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生态铁军 | 驻村第一书记杨丰铭:“碳”索乡村新经济

2022-11-09 09:58:59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这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凝练而丰富的概括,折射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经济,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重庆积极践行两山论,聚焦双碳目标,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一个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动变革在乡村实践,形成一股良好的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城乡统筹发展网从重庆生态经济、生态铁军、生态治理三方面切入,立体勾勒重庆在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成果,方便读者走进重庆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丰富世界。

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魏万秋 王际平 李文萍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势必将迎来一场巨大变革,碳减排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如何构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让“减污降碳”赋能“乡村振兴”,也将成为生态环保人亟需回答的时代课题。在重庆大山深处的村庄里,市生态环境局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杨丰铭正带领村民构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碳”产业链,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彭水润溪乡白果坪村 魏万秋摄

点“碳”成金,让乡村经济绿色可持续

伴随着10月淅淅沥沥的几场秋雨,位于彭水县摩围山区的气温开始逐渐清冷,层层云雾萦绕群山,时而凝滞时而流动,待雨雾散去,青山的轮廓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晰,山间的植物也焕发出勃然生机。润溪乡白果坪村,紧邻国家级4A景区摩围山风景区,海拔在900—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是个避暑纳凉好去处,在周边区县远近闻名,产业以烟叶、中药材种植为主。

2021年5月,作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下派干部,杨丰铭被派驻到白果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生态环保人,杨丰铭一到任就着手思考如何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激发乡村“造血”功能,推动实现产业振兴、村民增收。很快,村里的烤烟房给了他启发。

白果坪村风光

作为全市烟叶种植的大县,彭水县正经历着一场如火如荼的能源革命。过去,全县烟叶烤制加工大多以煤作为燃料,这不仅会产生烟尘等大气颗粒污染物,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今,通过对烤烟房设备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以及采用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制成的生物质替代煤炭作为燃料,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追踪烤烟技改的碳排放足迹,可以发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85%。”杨丰铭介绍。作为经验丰富的生态环保人,杨丰铭深谙“85%”这一数字背后所蕴藏的碳汇“绿色金库”。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正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体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将减排指标出售给有需求的企业,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早在2014年,重庆就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七个试点省市之一。

“仅以润溪乡为例,全乡共改造179台生物质燃烧机烤烟房,每台设备可实现年减碳量约7.6吨,将这部分减碳量上线重庆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每吨将具有25元的市场价值,每年可获得近3.5万元的收入。”杨丰铭仔细核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彭水县烤烟房全部完成改造,每年可减少3万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9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若在全市广泛推广起来,每年将产生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驻村第一书记杨丰铭(中)查看当地产业

放下计算的铅笔和稿纸,杨丰铭激动地说,这意味着村级集体经济找到了真正无风险、零投入、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双碳”背景下绿色理念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看来是可以走通的!

利用派出单位的专业优势,杨丰铭联合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彭水县乡意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彭水县烟草公司、第三方机构成立了合资公司——九黎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并将其作为市场主体负责开展“卖碳”业务。其中,收益的80%由合资公司享有,白果坪村作为最大股东享有大部分收益,另外20%由县烟草公司享有并主动让渡给烟农,作为低碳烘烤补助。

与此同时,杨丰铭还主动对接了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争取将该项目未来10-20年的预期收益期货化,为白果坪村的振兴发展攒下原始资本金。

“碳”索最优解,打通生态链为价值链

卖“碳”是杨丰铭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的第一步,如何进一步延长“碳”产业的生态链,多措并举提升村民的收入呢?最终,村里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成了他解答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记者在白果坪村平菇生产基地看到,井然有序的白色大棚内陈列着成垛成垛的白色菌包,菌包上生长着深灰色的新鲜平菇。这个平菇基地由重庆市吉丰食用菌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公司、村民委员会共同参与建设,属于反季节平菇,种植规模达70亩,年生产100万袋以上,预计年产值1500-2000万元。

“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2.45万元,并享有基地年利润15%的分红权,村民们也可以在此务工,每人每日收入120元。”杨丰铭介绍,平菇基地的建设给当地村民带来多渠道的增收。

白果坪村平菇基地

更重要的是,平菇产业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生态环保,生产效益又快又好。平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需要用玉米粒、棉花核等制作培养基菌包,菌包经过锅炉高温灭菌后接种,放置在通风大棚里栽培管理,一个菌包平均可盛产三个月。

“菌包可以选择当地的农作物废料组装,生产剩下后的菌包也可以制作生物质燃料,为菌包灭菌和烤烟提供绿色燃料。”杨丰铭解释,从生态平菇—生态菌包—生物质燃料—生态烤烟,整个生产过程就地实现生态循环,全程绿色无污染,又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云端小山村,“醉”美白果坪。白果坪村四季气候分明、景色宜人,深刻践行着“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发展了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绿色产业,带动能力强,农旅资源丰富。在杨丰铭的规划中,白果坪村将依托良好山川、森林、产业等生态资源,建设临崖步道、日落观景台、乡间民宿等配套设施,发展“春有满山樱花,夏可纳凉避暑,秋有蘑菇采摘,冬有雪松奇景”的生态旅游。

就这样,一条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数字产品“接二连三”的生态产业链在杨丰铭的实践下逐步形成,既实现了减排固碳的创新实践,又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找到了新的切入口,为当地的老百姓留住了青山,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白果坪村平菇基地

白果坪村的生动实践是重庆生态环保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绿色动能的积极探索。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把减污降碳总要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方面,“十三五”期间,重庆碳强度累计下降21.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