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二十大时光 | 我们是青年: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我们准备好了

2022-10-20 11:51:49  来源:上游新闻

核心提示: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作为青年,如何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重庆青年的回答。

陈琦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准备好了!

陈琦瑛既是广大青年中的一员,也是一名已经深入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艺术工作者。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这些内容时,陈琦瑛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她和同学们一起成天和石磨、石罐、石槽打交道的日子。“把石磨立起来,是不是刚好填上那个缝隙?”“名字就用簸箕来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在导师杨吟兵的带领下,陈琦瑛和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先后在南川、涪陵、合川等地的乡村中落地生根。

他们参与打造的南川区鸣玉镇向家沟“稻香渔歌”乡村振兴示范长廊,获评“2021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被誉为重庆乡村振兴的“微样本”。当地村民更是频频竖起大拇指称赞:“‘艺术家’做的东西,肯定好!”

“听完报告,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很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陈琦瑛说。

目前,即将告别校园的陈琦瑛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以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为主。在她的毕业设计中,位于南川的多座碉楼成了主角。陈琦瑛希望围绕它们设计出一整套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方案。

“我们川美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艺术设计的创作,要和社会,和时代紧密结合。”陈琦瑛说,在新时代将艺术设计融入到城市和乡村的日常中,为乡村振兴和进一步构建大家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这是对未来的自己的定位。

张志正:毕业后希望站上讲台 宣讲党的科学理论

1996年出生的张志正是一名青年党员,他是重庆市共青团“青年讲师团”成员,同时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讲习所的成员,在校期间,就曾多次去中学等地宣讲。

去年5月,张志正走进重庆市两江中学进行党史宣讲,来到现场的是一群初二的学生。而这次宣讲,让他对自己的讲授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那段时间,电视剧《觉醒年代》正在热播,反响热烈。这让张志正意识到,只有将故事讲好,才能让宣讲有吸引力,有传播度。

张志正称,如今自己正积极思考,如何用“小切口”“小道具”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好党的二十大报告。

毕业后,张志正希望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站上讲台,继续宣讲党的科学理论。

谢云路:在铁路上挥洒青春,为建设交通强国出一份力

今年29岁的谢云路从学习接触动车相关知识,再到成为一名智能复兴号的随车机械师,正好10年。

2015年,他被分配到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车辆段工作,经过7年的奋斗,取得了2个复兴号动车组和4个和谐号动车组车型的随车资质,有6种动车组车型的安全值乘经验。并安全行车1800余趟,巡检作业16000余次,安全值乘120余万公里,累计值乘超过18000小时。

2021年6月25日,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在成渝高铁首开。为了开好首趟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谢云路和同事们第一时间登上了刚刚到重庆的智能配置动车组,然后一手拿着作业指导书,一手拿着摄像电筒,对车上的旅客服务设施、运行监控设施等一系列的“高端配置”逐个验证操作和视频留存,最终形成了一套专门的智能配置动车组的作业方式。

如今,中国高铁飞速发展,时速不断刷新。但对谢云路来说,中国“铁路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没有变,“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为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建设交通强国出一份力。”

李俊:把归属感和认同感带给每个居民

作为石坪村社区综合服务专干,李俊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搭建为民服务的桥梁,发自内心做居民的贴心人。”

翻开笔记本,李俊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十分明确: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社区居民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作为新时代的社区青年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负时代召唤,勇挑重担,敢于攀高峰、涉险滩,做新时代好青年。” 李俊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