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获的稻谷。(受访者供图)
10月14日,曾静正在整理咖啡屋的窗台。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看身边的变化>>>
“田保姆”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0月16日上午,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的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座无虚席,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粮食安全,人群中一位40岁出头的女农机手,热泪盈眶。
她是重庆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蒋丽英。
早前,蒋丽英是4家美容美发店的老板,过着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2009年,她返乡创办合作社,开展水稻代耕代种服务,让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田保姆”。去年,她又创办田间学校,培养更多年轻人“慧”种地。
开展代耕代种,服务面积达30万亩
2009年,45岁的蒋丽英因父母需要照顾,果断关掉美容美发店返回家乡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在这里她流转了70多亩土地,种植黑花生。
很快,蒋丽英发现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干活越来越力不从心,“谁来种地”成了大难题。2014年,她自费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在政府鼓励下开始尝试农业社会化服务。
“机械化作业,每亩地种植成本不仅能节约200余元,还增产200余公斤,累计就能节本增收700余元。”蒋丽英说。
之后,不满足于此的蒋丽英又自费20万元,购买了3台无人机开展飞防研究。
2018年,她在回龙镇清平村开启了梁平区首例水稻无人机直播种植。2019年,她又在自有300亩基地上直播种植示范,对播种、植保、锄草等整个管理环节作全程记录,再次获得大丰收。当年,代耕代种的服务模式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2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成为重庆唯一入选案例。
就这样,找蒋丽英服务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她干脆在合作社下成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队。目前,服务队共有农机超30台,每年在全国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
创办田间学校,培养“慧”种地的新农人
看着服务的面积越来越多,蒋丽英有了新想法——培养职业农民。
2021年4月,蒋丽英联合梁平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学校出设备,她的水稻基地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
在这里,学生重点学习智能农机应用、现代农业管理等农业新技术。如今一年过去,已有170名学生拿到农机操作资格证,50多名机手成为合作社的固定机手。正是因为种粮成绩突出,蒋丽英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三八红旗标兵”等称号。
推广农业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样本
2021年,蒋丽英当选为碧山镇龙桥村支部书记。一上任,她就启动了田土的宜机化改造,在试验田里安装了摄像头,实时监控农作物长势情况。传感器可检测土壤湿度、肥度、成分等,农户不用下田就能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在蒋丽英的设想中,当所有数据进入后台后,系统将会针对作物长势情况自动形成解决方案并上传到手机。同时,农户也可根据后台集成的数据,生产实销对路的农产品。
为把龙桥村打造成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示范村的样板,蒋丽英把村民们分为两组:30岁至45岁的村民负责提供社会化服务,包括无人机、智慧农业操作系统管理等;45岁至70岁的村民负责拖拉机等机械化操作、事务性管理等。
关于未来,蒋丽英还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成为“新农人”,从事农业生产有钱赚;二是让老百姓种出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我要尽全力把龙桥村打造成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示范村,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当上‘甩手掌柜’。”
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村里有间咖啡屋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丹梅
10月16日,记者走进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古树别院,迎面是一棵巨大的黄葛树。树干粗壮,10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枝叶茂密,宛如遮天蔽日的伞盖。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这棵黄葛树年代久远,足有上千年历史。从古至今,当地村民围着黄葛古树建房聚居,院落因此得名古树别院,如今仍有52户居民居住。
去年年初,一间咖啡屋入驻古树别院,千年古树下从此发生了不少新鲜事儿。
游客慕名寻找这间“乡村星巴克”
沿着古树别院的人行便道一路向院落深处前进,不多远便能看到一所土坯房,正中的门楣上挂着招牌“古树别院咖啡”。
房屋左右两侧各开一扇木窗,右侧的窗前站着位30来岁的妇女,正为客人冲泡咖啡。她叫曾静,这间乡村咖啡屋就是她和楠桥村集体联合经营的。
曾静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是甘宁镇帅家村人。2015年,为了照顾老人小孩,她返乡创业,在镇上开了家服装店,生意红火。去年初,甘宁镇党委书记、镇长几次上门,邀她到楠桥村古树别院领头开店,为当地以院落经济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带个头,“打个样”。
古树别院紧邻万州大瀑布景区,所在的楠桥村90%以上的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玫瑰香橙,四周皆是成片的柑橘林,风景美不胜收。几经考虑,曾静注册成立了重庆曾贤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楠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房屋入股,并负责周边配套设施整治,公司收入按比例进行分配。
村集体提供的房屋是一所整治后的猪圈屋,保留着土墙青瓦的风貌。何不将猪圈屋改成咖啡屋,以反差感来吸引游客?于是,去年3月,这间猪圈改造成的咖啡屋正式开业了。
咖啡屋不止卖咖啡,还销售玫瑰香橙果汁、橙皮糖和当地特色农产品。渐渐地,咖啡屋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专程来找这间“乡村星巴克”。来的人多了,便有了吃饭住宿的需求,曾静就与村集体联合发展了泸州豆花饭和“遇见里”民宿,规模越做越大。
千年古树下涌现创新创业潮
咖啡屋引流,为村里增加了人气,院落里的不少人有了家门口创业的想法。
2021年5月,万州区楠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落户古树别院,创业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村民创业,以此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同时吸引人才奔赴乡村。
特色餐饮、民宿农家乐、手工文创、劳务公司……一家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千年古树下涌现创新创业潮。
依托创业园和如织的人流,院落里的不少留守老人也动了创业的心思。
“客人,坐下来歇个脚,摘个柚子你们吃。”80岁的谭友群老人住在古树别院入口第一家,见记者一行到来,赶紧招呼。还没来得及推辞,她已麻溜地钻到柚子树下。树枝一阵摇动后,她托着一个硕大的柚子笑呵呵地递了过来。
谭友群两个女儿外嫁,儿子在万州城区务工。平时她总是一个人守着空空荡荡的楼房。谭家堂屋宽敞,家门口又有鱼塘,村干部便动员她成立了会务公司和垂钓园,由村集体租用她的堂屋为游客提供会务服务,老人除了租金收入外,还烧水泡茶搞清洁挣份劳务费。
曾妹儿跑车又“跑腿”
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古树别院各种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不少本地农户找到了新职业。
曾妹儿,大名曾德敏,44岁。她家门口挂着的公司招牌格外醒目——“曾妹儿跑腿”。
曾妹儿一家五口,丈夫在外地务工,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她在家照顾年迈的公婆。前几年,勤快的曾妹儿买了辆小黄车,早出晚归跑起了正规的农村片区客运。但农村客运有淡旺季,曾妹儿收入不稳定。
自从古树别院发展起乡村旅游,自驾的游客有了代驾的需求;院里的民宿、餐馆生意火爆了,也时不时需要她去镇上添置些食材。忙帮得多了,大家也不好意思,便动员她成立了“曾妹儿跑腿”公司。如今,曾妹儿靠跑腿和代驾一个月可增收两三千元。
如今,村里涌现了不少新业态,比如DIY手工坊、花坊等。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这个传统院落。去年3月以来,古树别院已接待游客30余万人,极大地激发了当地村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大伙儿扎根乡村的信心更足了!”楠桥村党支部书记骆大桥说,楠桥村将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热评>>>
在秋天里画下“春天的坐标”
郑劲松
10月16日,全球关注北京时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必将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北京的10月最符合“金秋”的比喻,“这是秋天里的一场盛会∕自带春意而春风劲吹∕春秋,这表达时序的关键词∕在色彩斑斓的大地铺开∕秋天里的春天”。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诗句。我相信,这也是亿万中国人此时此刻的一种共情。
“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历史文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我同时坚信,这是人们阅读报告文本得出的基本共识。正如会前一天,中国新闻社援引一篇外媒评论说“世界正热切注视,接下来的一周,中共二十大将如何刻画这一新的历史坐标。”所以,我们有理由这样说:丰收的秋天里,二十大报告画下了又一个春天的历史坐标。
这坐标链接历史、现实与未来;这坐标春风浩荡,令人清醒而振奋;这坐标,标注了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数说二十大报告”“二十大报告金句”……快捷的新媒体很快给人们端上一道道精神大餐。党建、教育、军事、外交、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各行各业都在这巨大的坐标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兴奋地寻章摘句,分享着激动与期许。
这是一个巨大认同感的文本在中国产生的阅读效应。这岂止是一个文本?它是思想,是现实,是生活,是情怀,是启示与宣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报告开宗明义在阐述大会主题之后,“三个务必”语重心长,令人警醒。“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更令人感怀: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年的风雨历程铸就这样的历史自信,这是建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上的逻辑自信。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着什么样的未来。所以,历史主动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自信。
报告这样概括:“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难发现,在我们已熟知的“四史”之上,报告添上了“中华民族发展史”。意味着“秋天里的春天”视野更加广阔,这样的历史自信也就更显历史的主动。所以,报告自信地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又一个春天从秋天出发,丰收的硕果已选定了希望的种苗。
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论断,精彩纷呈。何谓“中国式现代化”?报告给出了清晰的界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段话铿锵有力而情怀满满,读之令人向往。如何实现这样的现代化,报告从多个方面做出了擘画,所以它是行动的指南。
“人民”是报告中的高频词。谈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总书记讲到这一句,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相信,会场外同样也是。
在谈到全面从严治党时,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毋庸置疑,“自我革命”是一个大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醒回答,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深刻阐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是的,永远在路上。坐标,就是路标。今天的选择,创造明天的美好。党的二十大,为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导航定向。在路上,就是一种奋斗的姿态,一种自信的姿态,更是一种学习的姿态。党的二十大刚刚开幕,学习也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