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作为三江源头,承担着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州委、州政府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治水难题,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整体性提升,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来,玉树水利抢抓机遇,民生水利恰逢春天。玉树州水利改革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水利项目、水利投资都大幅增长,全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十年来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35亿元(其中灾后重建水利投资8.81亿元),共实施6大类232项水利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施了玉树市国庆水库、囊谦县晓龙沟水库、杂多县萨呼腾水库、治多县加吉水库等工程,曲麻莱县龙纳沟水库、称多县查龙沟水库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县城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农田和林地灌溉用水;全州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资近6.5亿元,全州自然村通水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牧区供水保障率由2012年的60%提高到90%,自来水覆盖率由2012年的40%提高到60%,2021年实现了全州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清零”目标;饲草料基地灌溉、农田灌溉建设项目:共实施20项,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改善灌溉面积2.57万亩,同比增长6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共实施23项,投资近6.36亿元,治理河长88.47km,其中,2018年实施的通天河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2.0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玉树、称多、治多、曲麻莱1市3县重点河段防洪除险能力不足现状;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资金1.7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总投资2533万元,现已完成57%,争取年内完成90%以上,这一系列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全州已建、新建供水保障工程设施标准。
十年来,玉树水利上下一心,河湖生态持续复苏。扎实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州、县(市)、乡(镇)、村(寺)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实行双总河湖长,设立556名河湖长,2187名河湖保洁员,州县两级设立河湖长制办公室,管理范围覆盖全州1137条河流、108个湖泊、6座水库(水电站)。率先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分级印发实施《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完成1134条河流、108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划界,累计落实河湖划界级资金3891万元;编制《玉树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条例》《玉树州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农村牧区水费收缴办法》逐步实现规范管理,织密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护河网”。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推动玉树市创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现全州生态基流在线监控,“三区三线”退出耕地保护目标面积8564.66亩,清理整治“四乱”问题87项,核查疑似妨碍行洪问题514件。实现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Ш类,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29%,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考核要求,全州全境无黑臭水体,流域水源涵养逐步提升,水生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河湖管理实现从弱到强、从松到严的根本转变,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构筑了江河源头坚实的护河“长城”。
十年来,玉树水利安全为主,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跃升。玉树州重点城镇河道及堤防等形成了较完善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能力实现了从“弱”到“强”。州本级水旱灾害防御得到了组织保障,从原来无机构无人员到2018年设立机构和人员编制,组织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州各类水雨情站点到2021年增加129处,主要河流和重点沟道山洪监测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95%以上,预警精确度实现了从“0%”到“90%”以上。
十年来,玉树水利因地制宜,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显著。全州争取到水土流失治理资金5496.48万元,形成了小流域+发展地方经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通过治理,全州水土流失面积由2012年的27806m2减少至2022年的25345.82m2,减少面积为2460.18m2,区域内农牧民群众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水土流失监管取得突破,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生产建设水土保持项目监管机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66万元,项目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水土保持监测,加强智慧水保建设,筹措建设资金,更新换代监测设备,监测方法已实现全自动化。水土保持主体责任落实有效,强化了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编制玉树州“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现已形成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
十年来,玉树水利严守底线,水利监管屏障筑牢守好。始终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防微杜渐,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一起较重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2018年设立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落实了人员编制,组织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权限内水利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督全覆盖。全力推进验收工作,理清项目验收台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历史遗留项目验收,验收率由2012年的50%提升至2022年94.6%,排在全省前三位。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质量监管职责,落实各参建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全州水利建设项目质量工作,质量考核成绩从2018年C级提升为B级,稳定在全省第二梯队,质量工作提升明显。
十年来,玉树水利依法治水,水行政执法高效智能。全州水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改革,从2017年起,将原有的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两项审批整合为取水许可审批,到2020年取水许可证从纸质证书向电子证照开始转换,如今已全面进入数字化电子证照时代。多措并举,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以“中央环保大督查”“绿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为契机,构建了“多部门联合执法护航”“水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等工作机制,先后取缔非法采砂点13处,查处非法取水32家,阻碍行洪2处,整改河湖“四乱”问题4个,有力打击了侵占河湖、非法采砂、阻碍行洪、非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如今玉树州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十年来,玉树水利用心培养,水利人才打破根本制约。为缓解玉树州水利人才短板现象,2016年玉树州首创了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定向培养专科水利人才,招收的40名本土学生顺利毕业,为我州水利行业注入新鲜活力。目前,“玉树模式”不仅在省内兄弟州陆续推广,而且在全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总结推广。2020年9月,该模式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丰富培训内容,先后共组织170余名全州水利系统在职干部赴省内外开展水利业务骨干培训,提高了干部理论水平,强化了干部专业基础。创新培养模式,自2020年6月,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玉树广播电视大学)开办了三年制“水利系统在职干部学历能力提升班”,累计招收学员45名,为加快我州水利人才知识更新,提高基层水利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助“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项目政策,与中国水科院、青海大学共9人次水利专家签约,并与青海省水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推动了我州水利发展建设,提升了民生保障能力,增强了水文化发展动能。
十年来,玉树水利秉承历史,江源水文化再塑自信。立足玉树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不断深入挖掘水文化,积极打造江源水品牌,在水生态和水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多项“零”的突破。自2016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三江源水文化节和2次高层次水文化研讨会,成功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和省水利风景区1处,顺利实施玉树市扎西科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打造了玉树市城区独特的水文化景观。制作了《三江源水资源》《三江源水文化》及《一江清水向东流》等三部宣传片,其中《一江清水向东流》在全国优秀河湖宣传片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先后编制完成了《玉树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三江源水文化研究及山川祭祀可行性论证》《玉树州“三江源”水资源电子沙盘系统》《玉树水利志》《玉树三江源志》,其中《玉树三江源志》成功列入首批中国名水志文化工程名单;成功获批由水利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三部门联合认定公布玉树“三江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这成为全省首个、全国64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之一。三江源水源地也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好水”,玉树直门达水文站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最美水站”等称号。
下一步,玉树州将继续严格落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四水四定”工作原则,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三江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