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朱江
近日,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重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施工图”。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一、坚持同城化发展理念,推动周边城市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共建
同城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重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江津、铜梁、合川等至重庆中心城区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南川、大足、綦江-万盛等重庆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完善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加快同城化通道等建设,织密道路交通网。开行周边城市至重庆中心城区的公交化列车,提高运输服务效率。
二是深化产业和科技创新分工协作。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支柱产业提质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
三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合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建立统一的环保标准和协同治理体系,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是推进改革开放协同。推进都市圈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协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川渝通办”升级版。共享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全面扩大开放合作。
五是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和城乡学校共同体,积极支持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在线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社会保障服务接轨,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
六是构建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重庆都市圈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社会参与等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为促进重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加快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空间演进趋势,推动重庆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区(市、县)共同发展,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提升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品质。瞄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营商品质,打造重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强化金融、商务、研发等高端服务功能,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重塑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使高品质生活成为提升重庆中心城区能级的助推力。
二是提升周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璧山、江津、长寿、南川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规划,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承接地,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支持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打造重庆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发挥荣昌、大足、铜梁、潼南联动成渝、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深化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增强人口和要素资源吸引力。支持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三是辐射联动周边区域发展。充分对接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黔中城市群等川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廊道推动重庆都市圈向六个方向对外辐射、协同联动,西北向联动遂宁、内江、资阳等地一体化发展,北向联动南充、达州、巴中等地一体化发展,西南向联动泸州、自贡、宜宾等地一体化发展,东北向联动垫江、梁平、丰都、忠县等地一体化发展,南向联动遵义等黔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东南向联动武隆等周边区(市、县)一体化发展,逐步扩大重庆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全面深化川渝合作,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密切经济联系。我们将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等方面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支持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研究论证重庆渝北至广安铁路项目,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跨区域城际公交,打造“半小时通勤圈”。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共同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和线路,共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费目的地。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同标,支持重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广安延伸,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毗邻乡镇一体化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建设跨区域合作发展功能平台。以川渝高竹新区、合(川)广(安)长(寿)协同发展区等跨区域合作功能平台为突破口,率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催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推进“双核”联动、“双圈”互动。聚焦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和社会公共政策“五个互联互通”,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双核”联动联建。加快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铁等交通廊道,协同引导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沿成渝主轴疏解,推进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双圈”互动。建立联动联建合作机制,通过“共建共投”“相向协作”“共同争取”等合作方式,协同谋划一批合作事项。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我们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服务“国之大者”,坚持行千里而积跬步、致广大而尽精微,加快推动重庆都市圈成势见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