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刘辉 钟必攀)2022年8月18日上午,重庆市水利局召开全市水利系统抗大旱保供水工作调度会议,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锋在会上要求,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不发生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
▲ 调度会现场。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会议指出,7月以来,重庆市出现较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降雨显著偏少,累计降雨较多年同期少6成,尤其是8月以来,较多年同期偏少9成,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重庆水利部门也将水旱灾害防御升级为Ш级应急响应,目前34个区县遭受干旱灾害,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胡衡华亲自研究部署全市防暑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陈敏尔强调“要着力战旱情,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加强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统一管理,做好农业用水保障,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持续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通知指出“当前高温天气仍在持续,旱情还在发展,做好防暑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要、十分紧迫”。
▲ 重庆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锋在会上要求,立足“抗大旱、抗长旱” 。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会议通报了当前的旱情灾情
——旱情。截至目前,气象方面,我市共有9个区县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同期高温记录,28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40℃,高温天气范围及强度仅次于历史排位第一的2006年。7月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较常年显著偏少6成,为历史同期最低。土壤墒情方面,我市潼南、渝北、巴南等13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轻度缺墒,綦江、铜梁、璧山、北碚、大足、荣昌、永川、南川、垫江、梁平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中度缺墒,万盛、长寿、奉节、巫溪、巫山、城口、涪陵、合川、武隆、彭水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重度缺墒。蓄水方面,全市水利工程实际蓄水量23.66亿m3,占应蓄水量的63.3%,可供水量为17.45亿m3,25座水库干涸,213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由于水源空间分布不均,中高山地区以溪流、浅井、溶洞水等为水源的部分农村人口水源保障不足。重庆市农业用水情况也不容乐观,仅有153处中型灌区和2442处小型灌区,仅能灌溉农田436.6万亩。河流方面,受干旱少雨和高温蒸发等多重影响,大江大河来水偏少4—5成,中小河流来水偏少3—8成,66条河流已断流,长江寸滩站、嘉陵江北碚站、乌江武隆站最低水位分别低于历年同期均值3.02米、0.91米、1.78米,分别处于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低第7位、第5位、第12位,河流形势也不容乐观。
——灾情。截至8月16日,全市涉及34个区县累计因旱影响供水人口88.9万人,影响较大的渝东北11个区县受旱影响15.88万人,渝东南6个区县受旱影响21.45万人。根据预测,干旱将持续到月底,全市将有近百万农村人口饮水会受到影响。全市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5.36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9.07千公顷,其中绝收9719.7公顷。
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全市水利系统闻令而动、奔赴一线,市局落实“局领导包片处室包区县”机制,组织21个工作组深入重点区县蹲点督导、巡回指导,各区县成立工作专班、应急抢险小分队,市县联动组织3万余名干部投入抗大旱保供水工作,通过采取合理调水、延伸管网、新辟水源、应急送水等措施,全市城乡供水总体有保障,受影响人口基本生活用水有保障。
▲ 各区县视频参加会议。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会议要求: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切实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会议要求各区县水利部门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意识,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全面调动本区域水利系统力量,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机制和农村供水机制,把工作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社、落实到户、落实到人,采取超常规措施应对极端气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旱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不发生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决不能发生因饮水导致的亡人事件。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抗旱保供水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当前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是全市水利系统水利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全面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进一步落实灌区灌溉供水保障责任,强化农业用水监管,全力做好农村供水抗旱工作,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督,统筹调度,靠前指挥,逐个乡镇、逐个村社、逐个工程落实抗旱应急和供水保障责任人,全方面织密、筑牢农村供水抗旱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监测巡察、应急送水工作到岗到人。市局继续实施“局领导包片处室包区县”的帮扶责任机制,继续做好蹲点指导、巡回指导,请防御处根据区县旱情灾情变化适时调整补充力量,做到旱情不减、人员不撤。
第二,精准监测预判,全面摸清旱情灾情。我们对近期抗旱形势进一步分析研判,15日18时将水旱灾害防御响应从Ⅳ级升为Ⅲ级,升级意味着旱情在进一步加重,有扩展蔓延的风险,意味着工作要求进一步严格,抗旱力量要进一步加大、应对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会同应急、气象部门加密气象、水文、墒情及旱警水位监测,根据旱情变化,及时准确发布旱情预警,适时调整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聚焦饮水困难人数、河流断流条数、干涸水库座数、出动队伍人数等关键指标,坚持日排查、日监测、日调度,加强对水源水量、缺水人口、供水设施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原则上每日形成旱情日报,对可能持续的旱情要制定周密的应对措施,做到监测预判及时、旱情灾情准确、应对措施有效。
第三,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按照水利部“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的要求,全面排查区域内的农村饮水薄弱环节,比照2006年特大干旱升级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突出重点人群,分类施策,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一要充分发挥水库蓄水保供功能。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充分利用降雨时机拦蓄洪水,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蓄、引、拦、提等方式引水入库、入塘,尽量多蓄水、蓄足水,尽最大力量储备水源。二要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严格落实“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的原则,并根据现有可供水量及来水量,动态调度和调整日供水量,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水源供水时间。进一步细化供水调度方案,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坚持实事求是、民生优先,加强抗旱期间生态流量泄放管控,该减少泄放的减少泄放,该停止泄放的停止泄放,对部分已到死水位的水库,可临时动用死库容存水,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三要分类施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缺水类型,采取启用备用水源、应急调水、新开辟水源、延伸管网以及强制节水、限制用水、分片分时供水、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对失能老人、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要高度关注,逐户落实饮水安全保障责任人,牢牢守住饮水安全底线。四要加强水质检测监管。积极协助环保、卫健等职能部门做好饮用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检测,确保水质达到城乡生活饮用水规定的标准。同时,市水质检测中心要适时对区县水质情况进行抽检,各区县水质检测中心要自加压力,特别对新启动的补充水源、应急水源要实行“先检测、再饮用”,并做好检测报告的公示与存档备查,严防发生水质安全事故。五要加快应急工程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加快在建水源工程和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落实管护及检修人员逐处巡查,抓好供水设施抢修和减少“跑冒滴漏”。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筹措抗旱资金,增加抗旱经费投入,加大对乡镇、村社抗旱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基层负担及旱灾造成的损失。
第四,加强灌区灌溉用水调度,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在这次抗大旱中,全市中小型灌区有效发挥了农业灌溉用水保障作用,但灌区内仍有部分农田受灾,受旱46万亩、成灾1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400万元,主要受旱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柑橘等。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结合引调水工程,根据天气、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等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灌溉供水用水方案,精准调度,精准灌溉,尽最大程度保障灌溉用水需求。
第五,协同推进防汛与抗旱两线作战,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正值主汛期,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久晴必有久雨、大旱必有大涝,高度关注旱涝急转,深刻汲取近期四川彭州、绵阳等地山洪灾害事故教训,高度警惕旱涝并存下局地旱涝急转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过境洪水和中小河流涨水等险情。进一步梳理打通山洪灾害预警提醒“最后一公里”,第一时间传递至受威胁群众,水库(水电站)泄洪放水前要将预警信息及时送达,并做好沿河巡查和宣传引导工作。落实专人加强病险水库、高位山坪塘、防洪薄弱风险点、山洪危险区等防洪重点部位暴雨期间的巡查核查,经鉴定为二类坝、三类坝的水库,要按规定限制蓄水。提前做好危险区人员疏散、转移避险。
会议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是大事要事,特别是在今年和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决不能出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百日大整治”,健全风险隐患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个机制”,从严从实从紧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特别是高温干旱下河游泳、戏水人员增多,防范压力加大,各地要加强巡查管控和安全宣传,在河流、塘库显著位置安放警示标牌,安装防护设施,避免溺水亡人事件发生。要妥善做好在建工地工人防疲劳防中暑、旱情严重地区新辟水源和应急调水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坚决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合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