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铜梁区双山镇寿桥村1社,稻田里黄澄澄一片,沉甸甸的谷穗将水稻压弯了腰。不远处,收割机来来回回,将成熟的稻谷收割入仓。
在寿桥村乡村振兴车间里,几台打米机正高速运转,把烘干的稻谷加工成新米。“趁着新米还没有大量上市,我们抢占市场,可以卖个好价钱。”该村种粮大户张运文一边查看加工出来的新米,一边笑呵呵地说。
“以前,我们寿桥村就是一个‘空壳村’,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村里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引入种粮大户,成立了铜梁区润稻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水稻专业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寿桥村党支部书记戴霞告诉记者,寿桥村辖区多为海拔250米至300米的丘陵,土壤为酸碱适度的非粘性土壤,且地形开阔向阳,有益于水稻的生长。同时,紧邻的掌印、仙隐两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水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充足、无污染的水源。
面对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在双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寿桥村以“村集体+大户+农户”的合作方式,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30亩,并实现统一育种、统一插秧、统一施肥、统一除草、统一收割等,确保了水稻的品质。同时,合作社还购买了旋耕机、无人机、烘干机、加工设备等,全过程机械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自去年以来,合作社就实现水稻产量190余吨,产值5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同时,合作社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吸引群众入股,惠及了全村200余户村民。此外,周边群众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戴霞说。
为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该合作社的农机设备还对外提供服务,在方便临近村群众种植水稻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收入。同时,合作社还依托乡村振兴车间,收购周边群众的余粮进行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接下来,我们将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狠抓双山优质大米这一品牌,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切实解决闲置撂荒地,坚决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双山镇党委书记杨东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