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资料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位于渝中区嘉陵新路55号。这是最早在重庆设立的民主党派中央机构,也是当时在重庆的党外人士活动中心之一。1938年9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主要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湘等先后到达重庆,选择将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现渝中区嘉陵新路55号)作为中央机关所在地。1946年5月,农工党从重庆迁至上海,在李子坝办公长达7年又8个月。在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到此与农工党人士共商国是。这里见证了农工党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积极抗日,为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解放作出的重大贡献。
讲述人
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 张昌红
盛夏时分,碧空如洗。
在重庆网红景点佛图关轻轨站旁,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饶有兴致地举着手机,要在这山水之间留存“影迹”。
凭着“轻轨穿楼”和“开往春天的列车”走红网络,不少人认识了重庆李子坝轻轨站和佛图关步道。然而,鲜有人知道,就在附近的半山腰上,有幢古香古色的小楼掩隐于青山竹林之间,这就是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
这儿有什么特别?一个民主党派中央机构为什么要设立于此?这里又发生过怎样值得铭记的故事?
听着张昌红的讲述,记者仿佛看到了抗战时期农工党中央机关里发生的一幕幕场景。
最早在重庆设立的民主党派中央机构
“武汉沦陷后,解委会(农工党的前身)就从武汉迁到了重庆。”张昌红说,农工党成立于1930年,是我国国内最早建立的民主党派,“曾经也叫‘临委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解委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前夕,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心转移到重庆。解委会主要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湘等先后到达重庆。因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离城区不远,环境安静,故选择此处作为中央机关所在地,建立中央机关联络点,设组织部、宣传部、联络部,负责处理各项解委会中央事务,同时进行党务活动或接待各方人士。于是,这里成为了最早在重庆设立的民主党派中央机构。
半山新村3号原建筑有四幢小楼,均有编号。1号楼供庄明远居住,2号楼供邓初民居住,3号楼供章伯钧居住(抗战后郭则沉、王善继曾居住),4号楼供翦伯赞居住。
“这是目前我们搜集到的唯一一张在半山新村3号原建筑前拍的照片,里面是叶挺、庄明远、王深林、丘学训等人。”张昌红说。
走进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进门左侧,就能看到这张被放大的石印照片。张昌红指着照片解释道,因为当时做的都是比较“隐秘”的工作,所以留给后人的都是一些文字记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还是批准复建旧址陈列馆后,发动农工党重庆市委会成员在全国各地搜寻到的。
照片的背景,即是当时的农工党中央机关,木格子门窗、歇山式小青瓦屋顶,典型的上世纪二层砖木结构建筑。
下方图说写道:1939年1月下旬,新四军军长叶挺受国共两党邀请来到重庆。在渝期间,叶挺到解委会中央机关拜访,并合影留念。
“这里是农工党中央早期负责人章伯钧、丘哲、张云川等爱国人士曾经工作和战斗的地方。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也曾到访此处,与农工党中央共商抗战时局。”张昌红说,正是在这里,解委会整顿组织,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维护了与中共亲密合作关系,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曾在此发表精辟见解
“这个浮雕是我们在筹备陈列馆时就设计好的,中间这位就是周恩来同志。”张昌红说。
正对着陈列馆大门的是一壁青铜浮雕,重现了周恩来受邀到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与章伯钧、丘哲、张云川、王一帆、庄明远、杨逸棠等人会谈时的场景。
这个场景,也被“复刻”到陈列馆二楼的会议室里。
彼时,抗战危机严重,日本大举进攻,国民党反共仍未休止。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解委会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1943年6月某日晚9时,为求安全、僻静,解委会在半山新村3号约请周恩来会谈。
“在民族危难关头,非抗战不能保民族生存,非团结不能抗战,非民主不能团结。争取民主,团结抗战是大家的共同事业。”周恩来就国内外的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以及国共两党关系等重大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并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他说,当前在中国两大矛盾中,中日民族间的矛盾仍然是基本的。争取民主、团结抗战,是当前主要工作。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必须有广泛的团结,构成民族的统一战线。
这次会谈,给解委会负责人很大启发,不仅坚定了解委会争取民主、团结抗战的立场,更坚定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信心。章伯钧还代表解委会表示:“在民主运动的进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缺点,希望今后能随时得到贵党的提醒和帮助。当前民族危机日深,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团结抗战。”
后来,解委会决定增派成员到广东、江西、香港等地工作,扩大抗日民主运动。
1947年2月,在农工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上,解委会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再次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加强与中共的全面合作。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5月5日,农工党向国内外发出通电,并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拥护“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农工党主要负责人北上,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让统战旧址发挥时代价值
“直到1946年5月迁往上海,农工党中央机关在此度过了近八年的岁月。”张昌红说,一方面,这里见证了农工党与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另一方面,这里也记录了农工党党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1938年12月,解委会对外公开发表《声讨汪兆铭通敌卖国》的通电:“汪精卫之公开叛国,实为其过去行为之必然结果。汪精卫的党羽,潜伏各处尚不在少数,后患堪虞,不容姑息,应撤查缉办,以期除恶务尽。还有那些动摇妥协,投机取巧的分子,也必须彻底肃清,才能保证抗战革命政策之实现,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0年10月10日,解委会在此向全党发出《整党通知》,要求全体党员须重新登记和宣誓,提出党员工作标准和《八条戒律》,发表《告全党同志书》。整党后,解委会吸收了一批进步骨干入党。
1944年初,解委会就地成立《中华论坛》社,并于1945年2月1日正式出版半月刊《中华论坛》。该刊由章伯钧任主编,邀请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任撰稿人,曾参与“拒检运动”,发出“要和平,不要内战”的联合声明,成为有影响力的舆论阵地之一。
此外,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还是当时在重庆的党外人士活动中心之一,为大家议论时政、共商国是提供了重要场所。
……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解委会前赴后继,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肩战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因为这里发挥过如此重要的作用,2013年6月,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复建工程。”张昌红介绍,陈列馆是利用旧址恢复建成的,因此,这里既是文物遗址,又是有上世纪30年代速印机等重要文物的陈列馆,可以更好地发挥时代价值。
2014年12月8日,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开馆即被列为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重庆市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这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重要历史见证。”张昌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