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栗子乡三面环水、一面临崖,海拔从380米上升至1304米,独特的山形地貌形成48道进出境内的羊肠小道,曾经因交通落后被当地人称为“穷山岗”。近年来,栗子乡产业发展、道路畅通、生态环境逐渐转好,人们生活幸福,这个昔日的“穷山岗”已华丽变身富美山寨。
“与以前相比,全乡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日,栗子乡党委书记高亮说。
道路密度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我们金龙寨村位于栗子乡的东面,是全乡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以前因不通公路,产业发展不起来,青壮年看不到希望,只好选择外出打工。”金龙寨村二组村民谭德禄说。
为了留住村里年轻人,发展产业,金龙寨村把修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十三五”是村里交通发展最快的五年,全村新修村组公路17公里,人行便道20多公里,现已实现了村与组、组与组之间公路互通,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就业。
“以前,我们村别说发展什么产业了,就连耕种都缺少劳力。自从近几年村里修通公路后,打通了与外界的阻隔,为村民搭建起了致富路,助推了村里产业发展。”栗子乡联合村五组村民焦小华说。
高亮介绍,目前,栗子乡6个村(社区)均已实现了公路互通,栗子通往周边乡镇的公路也都硬化,路面平整宽阔,车辆行驶平稳舒适。值得一提的是,乡里还完成了县道141、南暨路改造油化,完成了多条产业道路、机耕道路的修建,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
“我们坚持监管并重原则,对修好的路段加强养护,对道路两边进行绿化、危险路段安装护栏,持续规划村(社区)道路建设,现如今全乡道路密度已超过全县平均水平。”高亮说。
基本形成“1+2+X”产业格局
栗子乡曾经名不见经传,近年来,栗子乡通过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有机水稻,其生产加工的栗子大米因品质优、不愁销,成了全乡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我以前主要是通过外出打工维持全家生计,2016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我返乡搞起了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断扩大规模,最后发展到100多亩,并成立了丰都县浩铭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此带动周边农户跟我一起发展有机水稻产业。”焦小华说。
栗子乡海拔较高,没有任何工业源污染,生产的稻谷绿色环保无公害,为发展有机水稻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于是,栗子乡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利用自家稻田或流转更多田地种植有机水稻。目前,全乡共种植有机水稻5000亩。
高亮介绍,栗子乡以栗子大米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实现了亩产增量、品牌唱响、影响扩大,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栗子大米两次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现如今,黄栀子、笋竹2个规模产业稳步发展,土鸡、辣椒、油菜、油茶、食用菌、蜜蜂等其他产业后劲强势,全乡基本形成“1+2+X”产业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栗子乡依托红色文化、梯田文化、古寨文化,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修复古寨遗迹,完善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发展火热兴起,让村民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高亮说。
绿水环绕青山村庄如此多娇
跳出栗子看栗子,栗子乡的山脚下是碧水环绕,山上植被丰茂,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白墙灰瓦的座座民房掩映在山林间,阳光下,村庄格外多娇。
“我家的老房子由于破旧被定为D级危房,通过重建现在住进了新房,不但房间比以前宽敞明亮,新建的厨房干净整洁,就连厕所也提高了档次。”南江村村民冉海德说,为了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他坚持每天打扫院坝,并在房屋周边栽植树木花卉,畜禽规范养殖。
联合村一组村民黄兴国曾经的住房在山林里,坡高路陡,出行不便,2019年,他家被纳入兜底扶贫搬迁户,现在住进了新房。他还把屋门外的空地开垦出来,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高亮介绍,栗子乡在实施危旧房改造和农房四改工作中,共完成C、D级危房改造798户,建成栗子湾和火焰地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计完成易地搬迁475户约1250人。同时,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增添绿化面积9.6亩,并修建了篮球场,配置健身器材。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古遗址、古建筑修复,使金龙寨村成功获批重庆市历史文化名村、陈家岩村获评重庆市传统村落。”高亮说,如今的栗子乡,场镇实现通天然气,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场镇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