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张程)今(12)日下午,“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来到了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
▲ 青龙俯视图
记者了解到,青龙村位于御临河边,统大路横贯其中,距两路城区约44公里公里。是典型的山区丘陵村,除了山就是沟,田地分散,耕作条件极差。
“六改”促“六变”
青龙村为改变这个现状作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变。通过零改整、坡改缓,土地成片推进机械耕作,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改变了土地零散分离、地块大小不一、坡度大,机械无法耕作的弊端。
瘦改肥,调整结构促进农业增效,青龙村主推“有机肥+绿肥”“生物农药”等模式,推广覆绿固氮、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变滥施化肥为精准施肥,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租改股、分改合,走股份合作集体经营路。青龙村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方式,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重庆市青龙村枫楠农民专业合作社,51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保留原有土地证,集体成员身份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变为股权,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的格局,改变了村民仅靠简单流转土地获得微薄收入的困局。
智慧农业添助力
据悉,2021年青龙村柑橘基地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高峰论坛,并被评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十大“智慧农业”精选案例。
▲ 智慧果园
在把土地改造成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的同时,配置多功能修剪机、树枝粉碎机、割草机、多功能施肥机、小型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果园运输单轨等一批新式农机装备,用“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代替“肩挑背磨”的传统农业劳作,减少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生产机械化。
以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为基础,针对每一个空间和地块,智能获得种植规模、栽植株数等数据信息,叠加地块和树龄等属性信息,开展柑橘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测。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天空地多源协同监测技术,实现果园环境立体化、“全天候”监测和生长环境的24小时全面感知,为果园精准管护提供稳定可靠的决策依据。建立地块级三维数字地图,将智慧果园的模型数据、环境数据、作物生理数据、地块属性数据、智能农机数据等,进行全面汇聚融合,实现对2000亩山地果园、6大果树品种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监测智能化。
打造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无人数字化果园管理平台,利用遥感特征光谱分析技术,融合果树生长模型、专家决策系统,开展果树长势AI诊断,实施果树肥水管护、病虫防治、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通过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节省肥料投入,夏季高温旱情有效缓解,面源污染显著减少。利用物联网自动虫情测报仪定时采集捕获的害虫图像,与云平台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和数量,通过生态控制、理化诱控、驱避技术、生物防治等方式,建立了绿色生态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机统一。
围绕智慧农业生产智能化,以果园和果树植株为载体,将果园应用场景延伸至“互联网+”果园的农旅融合,通过线上的方式,360°全景呈现果园虚实场景图,从多个角度沉浸式体验果园的乡村风貌,吸引线上游客到线下采摘,拓宽果园生产的增收渠道,为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数字化无人果园建设,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
美丽乡村新人居
太和场共有房屋30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环境整治面积15000平方米,在2018年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作前,原来多数都是土坯房、穿斗房等属于CD级危房。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全部推倒重建而成的,由政府牵头,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的。
▲ 青龙太和场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八改六化”的标准,八改六化主要包括改房、改厨、改厕、改院、改圈、改水、改电,改路等,“六化”就是进行了绿化、净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川东民居建筑风格,突出“八要素”,小青瓦、坡屋顶、灰屋脊、白瓦头、红吊沿、白粉墙、木门窗、石墙桾等,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呈现高低错落的丰富立面形象,形成拥有前后庭院的一至三层小体量建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