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都县董家镇围绕建设“产业名镇、边贸强镇、生态美镇”三大目标,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镇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0%以上。全镇农业总产值,2016年为1.7225亿元,2020年底达到2.6695亿元,年均增长10.99%;全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07元。
村庄秀美、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村民富裕……这是近日,记者走进董家镇采访时的切身感受。
“生态美了,乡村振兴的人气就聚起来了;产业旺了,乡村振兴的底气就提起来了。”董家镇党委书记廖成红说,当前,董家镇正带领全镇人民阔步前行在致富路上。
董家镇余家山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记者 李达元 供图
路网通达村组便达
董家镇境内有一条从同心场通往鸡公嘴的公路,公路上车来车往,客车、货车,大车、小车,还有农用车、三轮车、电瓶车,汇成了川流不息的一道风景线。
“这条公路虽然只有4公里左右,但这是我们村连接外界的重要通道。”龙头寨村村民蓝文秀说,在没有修这条公路前,沿线村民到董家场镇赶集全靠两条腿走路,交售农产品不是背扛就是肩挑,遇到出售肥猪,还得请两三个壮劳力抬到场镇上去。
后来,这条公路终于修通了,但因为是泥结石路,路面坑坑洼洼,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坐在车上还颠簸很大,真是有苦说不出。现如今,这条公路浇注了混凝土,路面宽阔平整,车辆行驶起来安稳快捷,人坐在车里的舒适度也明显提高。
“农村公路是进村入组的‘毛细血管’,也是基层群众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廖成红说,近年来,董家镇全面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公路路网结构,着力打通经济发展通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据了解,仅脱贫攻坚五年来,董家镇就建设“四好农村路”121公里,人行便道44.5公里;镇域内一条条公路通村入组,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花椒成为支柱产业
目前,董家镇已累计种植花椒2.3万亩,年产新鲜花椒4000吨,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花椒成为了董家镇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四角楼村村民徐小兵是董家镇花椒种植大户之一。他于2016年返乡创业,看到村里大量土地闲置,便以租赁的方式连片流转500多亩土地用于栽种花椒树。如今,这些椒树早已投产,他还返聘当初被流转土地的黄大兵等村民,到自己的花椒园务工增加收入。
“目前,我的花椒园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并解决了周边近20名村民就业。”徐小兵说。
廖成红介绍,辖区内,现有像徐小兵这样种植500亩以上的花椒大户3户;100亩~500亩的花椒大户18户;100亩以下的花椒大户300余户。
董家镇创办花椒专业合作社17个,建设花椒烤房32间,冻库1座。四角楼、龙头寨两村因花椒成功创建为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花椒产业的示范带动下,董家镇还常年发展蔬菜产业7000亩,总产量1.1万余吨。同时,分别发展青脆李、猕猴桃产业400亩、100亩;常年种植马铃薯3600亩左右。此外,通过引进县农发集团新建7个现代化养鸡场,预计年出栏商品鸡40万羽;新建4个现代化养猪场,预计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走进董家镇的任何一个村,记者看到的都是绿水绕村流,枝头花正红,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其间,人居环境整治让这些村庄焕发了新生机。
“村里有保洁员,环境干净多了,大家住得更舒心。”四角楼村党支部书记黄春风说。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董家镇以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提升为主攻方向,聚焦建设“四化”“四改”,补短板,把农村打造成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以前大家随地乱扔的垃圾,现在都装进了垃圾箱;以前满地横流的生活污水,现在都进入了排水管进行集中处理;院坝四周绿化、美化了,心情也舒畅。”大垭口村村民董明宣说。
廖成红介绍,董家镇还全力以赴育林草、修生态、筑屏障,坚持植绿增绿并举、山上山下并进、治山理水并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全面开展造林育林护林行动,筑牢董家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目前,董家镇以打造彭家坝村为重点,建设示范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观赏+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生活,助推休闲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廖成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