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 赵伟平)7月6日—7日,“看重庆乡村建设如何补短板”理论调研组走进荣昌,聚焦“乡村软件建设”主题,调研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以及乡村善治等情况。
6日下午,调研组来到清江镇河中村便民服务中心,这里集纳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贤堂、农家书屋、爱心超市等服务载体。“现在水电路气网不仅进了村,农民看病有了签约家庭医生,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孩子上学方便了,农村老人基本实现了互助养老、小院管理引入了物业公司……”聊起河中村的变化,清江镇党委书记王利亮很是自豪。
7日上午,调研组又来到昌元街道虹桥社区蔡家坝,32个草莓大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农田旁,白墙灰瓦的农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据悉,虹桥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1+N”模式带动村民清理庭院垃圾、整理硬化阳沟、定点圈养畜禽等。同时,围绕“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身心美、小院美”定期开展评比,让群众在“比、学、赶、超”中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小家美推进全村美。
“共建三美小院,共管唐家院子,共享美好生活。”走进万灵镇玉鼎村唐家院子,乡村治理的标语引人注目。万灵镇党委书记皮荣刚说,为有效开展乡村治理,近年来该镇结合实际,把农村院落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位,探索出了“3391”乡村善治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愿,“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
参观调研几个点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廖明辉深有感触,他说:“村民是乡村建设的主角。因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均要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既尊重村民意愿,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他认为,乡村最突出的“短板”是人才短板,市级层面应加紧实施乡村振兴(乡建)人才培育计划(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从人才发展,培育、选用、提拔、待遇保障全过程规划,为全面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人才队伍。
市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软件建设,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比如农村教育方面,全市乡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建成寄宿制学校1001所,全市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84%;农村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同时建立完善了多重医疗保障体系,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村医执业(助理)医师比重上升到25.7%;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网点加快建设,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方面,乡村文化馆图书馆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村文化体育广场和体育运动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一村一品”乡村文化活动品牌达300个。
“接下来,全市将加快乡村软件建设,推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作用,激发更多农民主动投身乡村治理,加快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