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6月21日电 (胡虹)20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召开2022年生态环境行刑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公检法环四部门,聚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效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成效显著。
什么是行刑衔接?行刑衔接,又叫“两法衔接”,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简称,指的是行政执法机关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之间建立的旨在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现象发生,及时将行政执法中查办的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工作机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行刑衔接走深走实,公检法环四部门联合制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办理环境资源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8项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染环境犯罪量刑实施细则,依法从严适用缓刑,缓刑适用率降至30%以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为保障机制,四部门强化队伍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完成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率先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成立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市高法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建成市、区县、镇街三级全覆盖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市检察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
同时,四部门不断健全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和案件双向咨询机制,先后就“一次采样”是否作为执法监督判断超标依据等6个事项达成共识。并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不断深化跨省协作,形成省级组织交叉专项执法、毗邻地市(区县)日常执法协作体系,建立环境资源案件打击协作机制,长江、酉水流域生态环境检察跨省管辖协作机制。
特别是针对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硬骨头”,公检法环四部门聚焦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等重大决策部署,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协同整治。其中,2021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环境执法大练兵整治突出问题2500余个;全面推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公安机关办理社会生活和交通噪声投诉12万余起;检察机关深化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专项行动,累计立涉水案件1975件;开展乌江流域地质环境修复监督、嘉陵江沿岸矿山闭坑监督并立案284件。
“联合办案使案件线索移交更顺畅,进一步提高了办案人员的效率,案件办理质量明显提升。”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7979件、处罚金额10.6779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8件;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案件525起,移送起诉人数787人;检察机关起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刑事案件6514人,办理环境公益诉讼352件;审判机关受理审理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各类刑事案件4386件。
下一步,重庆将加强联合执法、联合处突、科技赋能、信息共享,以管用、实用、好用为目标,不断探索完善行刑衔接运行机制,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成效,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