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四川篇 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2022-06-20 08:56:14  来源:人民日报

天府之国富足安宁、巴山蜀水秀美安澜、人民生活幸福安逸……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美丽图景,正清晰呈现于世人眼前。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四川各族群众,多次赴四川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天府新区、汶川县映秀镇等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四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总书记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擘画宏伟蓝图。

巴蜀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动车开进大凉山了!”复兴号动车组穿行在大凉山的新闻视频,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居民吉克木果一遍遍在手机上播放。他曾住在有“悬崖村”之称的阿土列尔村,2021年5月搬进沐恩邸社区。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温馨舒适,家具电器样样齐全。

2017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如今,油橄榄和脐橙在“悬崖村”的山坡上茁壮生长,曾经的绝壁钢梯已逐渐成为旅游景观。搬下来的村民见证了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蝶变,致富路走得更稳更远。

吉克木果在社区开了一间杂货铺,还通过直播“带货”本地农特产品,“我们搬下了悬崖,住上了好房子,现在每月收入六七千元。”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山间树木苍翠,坡上大棚齐整。沿着火普村新修成的步行栈道一路观览,林田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韵味。

“搬迁安置要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火普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斌记得很牢,“我们积极想、大胆试,在发展蓝莓种植的基础上探索农旅融合之道,筹建体验式果园,改良森林景观,美化村容村貌,为乡亲们提供更多致富选择。”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家的小院里,女儿吉好有果歌声欢快。

在三河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吉好也求一家人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在西昌市读书的吉好有果不仅成绩优秀,还是班上的文艺骨干,“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唱家乡风情、讲中国故事。下次见到习爷爷,我想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他听。”

四川省累计选派11501个驻村工作队、10.7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数百万基层干部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四川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摆脱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田埂上搬把躺椅,村民易奉阳细数近几年村里的变化:通过流转土地、集体经济分红,村民收入节节高;腰鼓队、合唱团,丰富老人生活;艺术班、编程课,培养少儿兴趣。“我们的生活,像吃汤圆一样甜。”易奉阳说。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战旗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底,村集体资产突破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5万元。

今年6月,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覆盖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措施,截至2022年5月底,实现222.76万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四川建立完善衔接政策体系,完成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机构重组,设立10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3.4万名。在国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四川省确定25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3060个,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支持。2021年,四川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9元,增长12.6%;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1073元,增长16.8%。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站在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平台眺望,兴隆湖畔科研楼宇林立,高新企业云集。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着力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内陆开放门户功能支撑。”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介绍,坚定担当国家战略使命,以打造“公园城市、科学家园”为承载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做强创新策源功能,以建设重点功能区为抓手夯实城市功能体系、提升要素配置能级,以加强多维度合作联动为路径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坚持“一个城市组团就是一个产业功能区”,自北向南布局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3个产业功能区,构建起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为重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天府新区已培育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3个千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11个百亿产业集群,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11家。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一道道工序自动进行。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时,总书记勉励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我们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获得国内、国际专利授权160余件。”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LCD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储周硕介绍,公司正积极布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金属氧化物TFT技术开发,未来将在新型显示应用领域争夺更多国际话语权。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市考察了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总书记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

这些年,四川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2021年,四川新增落户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全省实施144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9万件;实施“天府科创贷”,全省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目前,四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20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14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今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要把农业搞好,把粮食生产抓好。”

四川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评细则,开展农村撂荒地专项整治。全面摸清耕地底数,加快恢复补充,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严格管制用途。推进“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稳定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2021年,四川建成高标准农田492.8万亩,粮食产量超716亿斤;目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在川渝高竹新区,重庆延伸至四川境内的城际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瑜介绍,今年底全线通车后,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可由现在的50分钟缩短至半小时内。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川渝共同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发改委主任郑备说,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为引领,四川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建立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召开4次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4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加快构建省级层面“1+4+7”政策体系,会同重庆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4极”之一,获批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设立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8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实施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出3批次33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超过1000万件,实施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2.04万亿元。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总量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5%,较2019年增加1.1万亿元、占比提升0.12个百分点。

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青砖古朴,舒适宜居,川西民居风格的小楼鳞次栉比。漫步在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广场上,74岁的朱国青喜上眉梢,“现在的家园,真是安逸哦!”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时,震中龙门乡99%以上的房屋垮塌,2.4万余人受灾。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总书记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芦山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震后一年,13171户农房重建户全面完工入住;震后20个月,5678户城房重建户全部分房到户。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道路交通等民生项目投入资金占比达80%以上,97个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类重建项目率先建成投用。

“我们还把推进产业重建作为实现灾后发展振兴的基石和支撑。”芦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哲说,芦山已建成农业示范园和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形成了15.4万亩的3个农业产业基地。通过灾后33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龙门古镇、汉姜古城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芦山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的新格局。

今年6月1日,雅安发生6.1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在四川考察期间,总书记又叮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继续做好伤员救治,加强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做好遇难者善后处理及其家属安抚工作,稳妥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要做好恢复重建规划,抓紧实施,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目前,芦山县和宝兴县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校舍是‘4·20’雅安地震后加固的,非常牢靠,这次地震时没有损伤。”芦山县龙门镇隆兴中心校校长王智强说。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恢复重建怎么样?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2018年2月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总书记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映秀镇场镇上经营制茶坊的蒋维明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察看了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亲自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这几年,我们的茶叶远销省内外,来体验制茶流程的客人也越来越多。”蒋维明说。

宜宾依水而建,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长江、金沙江、岷江在宜宾市主城区交汇,形成了三江汇流的壮阔景象。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近年来,四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八一水电站整改实现销号验收,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建立长江、黄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清船”“清网”“清湖”行动,2021年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四川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巴蜀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心壮志,不断砥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进取精神,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奋勇前行,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不断赢得新的胜利,铸就新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

(本报记者林治波、王明峰、宋豪新、王永战、李凯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