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是一种农林有害杂食性昆虫,属麟翅目灯蛾科,俗名幕白虫,网幕白虫,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后,1周即能够自行取食叶下表皮,而且在取食过程中会通过吐出大量的丝网形成网幕,当虫龄增大时,网幕也会随之增大。幼虫会在网幕内聚合在一起取食,取食时会先从叶缘开始,再吃叶肉,最后只余下叶脉,当叶片全部被吃光后,会再寻找新的寄主。美国白蛾发生时间较为集中,而且为害部位较高,一旦防治不及时,则会快速蔓延,导致病虫大规模爆发。
一、形态特征
1.卵。球形,0.5毫米左右,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时呈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卵块上常覆盖雌蛾的体毛。
2.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1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2~37毫米,头黑发亮,体圆简形,体侧淡黄色。
3.成虫。纯白色,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5~35毫米;雌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30~45毫米。
4.蛹。暗红色,体长8~15毫米,宽约4毫米。蛹外的茧呈淡褐或灰色,很薄,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的体毛组成。
二、繁殖方式
美国白蛾繁殖量大,适应性强,1头雌蛾1次产卵800~2000粒。幼虫耐饥饿能力极强,即使15天不取食,也可再次正常繁殖为害。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
第一代幼虫4月底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从树上向下爬行至树干下缝隙内、建筑物缝隙内、树下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化蛹。第一代成虫7月上旬当年出现,延续至7月下旬。
第二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8月中旬为为害盛期。8月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
第三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三代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冬,越冬蛹期至次年4月。
三、为害特点
美国白蛾可为害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在平原地区主要为害的树种有桑树、白蜡、臭椿、杨树、刺槐、泡桐等,被害植株残缺不全。
美国白蛾1~2龄吐丝缀叶1~3片,在叶背面食叶肉,叶片形成透明的上表皮。3~4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只留叶脉,并不断把新叶包进网幕虫,使网幕迅速逐渐扩大,4龄时幼虫将网幕连在一起,5龄以后分散为单个体取食,并进入暴食期,仅留叶片的主脉和叶柄。
幼虫在网幕中的生活时间约占整个幼虫期的60%。5~7龄幼虫取食量占总取食量的90%以上。
四、传播途径
成虫飞翔寻找寄主产卵,老熟幼虫爬行寻找化蛹场所,近距离传播,其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交通工具运输货物来完成。其特点是:
1.传播时间。一年四季都能传播,8、9、10月美国白蛾二代、三代交替发生较多,是传播蔓延盛期。
2.传播货物。几乎所有货物都能携带美国白蛾,但以农林产品为最多,尤其是木材、水果、草纸品、包装物。携带检疫害虫的机会与货物存放地点有关,一般存放在居民庭院、建筑物周围的货物比空旷地存放的货物携带检疫害虫机会多。
3.传播工具。海、陆、空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都能携带检疫害虫并传播疫情,但以带货的车、船、飞机携带检疫害虫可能性最大。
4.传播虫态。美国白蛾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随着交通工具及其货物进行传播。
五、防治措施
1.加大对美国白蛾防治的宣传力度。针对美国白蛾危害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民众能够了解美国白蛾防治知识,充分调动起人们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对防治措施加以普及,有效预防和控制美国白蛾的暴发,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2.建立健全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机制。针对美国白蛾虫害,应建立专门的防治部门,以农林防疫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做好协同配合工作。对于一线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汇报,并针对具体的疫情来制定具体的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范围,对美国白蛾进行全面清除,避免继续扩大。另外,各部门还要加大协同和配合的力度,构建联合防治工作网,以实现对美国白蛾的有效防治。
3.物理防治。
①摘除卵块。在美国白蛾产卵期,组织人员摘除卵块并集中烧毁。
②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1~2龄期,每隔2天查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后用高枝剪连同附近小枝一同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
③灯光诱杀。在4月上旬至9月中旬成虫羽化期,每50亩地挂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④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树干离地面1米以上处围树干捆草把,要求上松下紧围绑,诱集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化蛹期间,每隔7~9天更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
4.生物防治措施。在美国白蛾成虫期可以借助昆虫信息素,在树枝上悬挂诱捕器,实现对成虫的有效诱捕,并定时清理。在生物防治工作中,以虫治虫是较为常见的防治方法。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虫生真菌中的白僵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高的寄生率、致病能力和感染能力,能够实现对虫害的长久控制,可以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限制。同时,多角体病毒作为一种重要的杀虫剂,在防治美国白蛾时使用率也较高,多角体病毒不仅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害虫天敌,对美国白蛾种群增长密度的抑制作用也较好。另外,还可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控,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5.化学防治。
①飞机防治。在每年的5月20日-6月5日、9月10日-20日对所有有林地块用飞机喷洒生物制剂(苦参碱、灭幼脲6倍)进行防治。
②机械喷药。在美国白蛾幼虫发生期,随时观察,一旦发现幼虫网幕,立即对该林区用高压喷雾器喷洒25%灭幼脲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控制幼虫网幕扩散或蔓延。
6.完善检疫工作。针对美国白蛾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加强检疫工作,并不断完善检疫部门及检疫队伍。在具体检疫过程中,要对疫区的所有苗木和花卉进行严格检验和检疫,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携带和种植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植物。作为检疫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程序,并严格执行,通过建立多个检验检疫工作区,开展全面的检疫工作,进行多次检验来保证植物质量。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在实地考察后,最好对患病苗木进行彻底清除,以便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