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綦江:深耕希望田野 点亮振兴梦想

2022-05-30 08:56:03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走进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满眼都是乡村美产业旺的生动图景,这里俨然一座城市的后花园、产业的大观园,让人感慨,让人流连。

近年来,赶水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奏响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城镇品质提升“三部曲”,走出了一条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振兴路子。

村民正在栽种米粉专用稻。记者 简小军 摄

奏响生态产业发展“交响曲”

产业兴,则乡村兴。要实现农业增值、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不是简单地喊喊口号就成的,需要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开拓新渠道。赶水镇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广大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让农业成了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

在赶水镇双龙村,绿油油的高粱苗在风中舞动,高粱叶子互相碰撞,传出丰收最初的心声。走进成片的糯玉米种植基地时,那一根根玉米秆就像一个个哨兵挺拔地站着,他们腰间别着“手榴弹”,保卫着“开心农场”。另一边,一弯美丽的梯田里,村民们平整水田、施底肥、插秧……大家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

“来哟!来哟!你们那头栽快点哦!”

“不要整弯了唷,要和水平杆的线一致噻!”

赶水镇双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沛霖介绍,村民们正在栽插的秧苗是赶水米粉专用稻。该稻谷学名是QU12米粉专用稻,用它做成米粉,口感很Q弹、有韧性,远近有名的赶水米粉,就是用该稻米制作而成。今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劳力怎么来?销路又在哪里?”记者疑惑地问。

“这几年,村里先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我们聘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脱贫户、附近村的村民等,长期在集体公司上班,劳力有保障;实行订单化生产,水稻收割后直接交收购人,不愁销路。”李沛霖说。

“我在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栽秧、种玉米、点豆子啥都干,一年下来工资加年底分红有2万元收入,现在天然气也给我安好了,日子越过越好。”赶水镇双龙村脱贫户鄢世伦栽完最后一撮秧苗,边上田埂边说,道出了“上岸”的喜悦。

赶水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王梅介绍,双龙村在2021年产业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在该村3组种植“糯玉米+大豆”、4组种植“高粱+水稻”等,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今年,村里共种植糯玉米500亩、高粱100亩、大豆300亩、水稻1000亩,其中,米粉专用稻50亩。

实际上,双龙村农业产业只是赶水镇产业宏图中的一个缩影,除了糯玉米、赶水米粉专用稻,该镇还发展了另外六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即草蔸萝卜、官田黑猪、蓝桃、西瓜、布朗李、肉兔。今年,该镇发展草蔸萝卜10000亩,计划完成草蔸萝卜存储中心6000吨存储规模提量达产;发展到户养殖官田黑猪500头,计划完成适中1000头育肥场建设;在划定重点区域,种植蓝桃600亩、双丰高山疯蜜西瓜500亩、布朗李1000亩,养殖麻柳肉兔年出栏量150000只。

“我们力争通过两年集中攻坚式发展,到‘十四五’中后期,全镇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以八大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全面发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并全力打造起綦江区中小学生鲜保供基地、重庆主城品质蔬菜直供基地、渝南黔北优质黑猪培育基地,让赶水真正成为綦江乃至重庆主城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果园子’。”谈到发展目标,赶水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奏响人居环境治理“协奏曲”

如果说产业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那么,人居环境便是展示一个地方是否走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视窗。

走在如今的赶水镇,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人居环境。道路水渠干净,房前屋后整洁,垃圾清运到位,讲文明树新风护环境的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麻柳村是一个典型。

当天,记者采访团到村里随处走了走,真是移步换景,若将每一处连起来看,那活生生一个小桃源。

骄阳下,麻柳村村民刘开平正在自家院子里为观赏鱼喂食。鱼儿们像懂得主人的意思,刘开平一凑近,它们便迅速仰面冲出,咬破平静的水面,欢跃在造型别致的鱼塘中。蓝天、白云、假山,连同刘开平带着汗珠的脸颊,一起在水面晃动起来,那场景,真叫一个美!

“刘老师,您的院子像花园一样,太美了!这假山、花坛、树型很特别,都是自己做的吗?”记者好奇地问。

“是我和我家属一起做的。”刘开平告诉记者,自己30岁时外出打工,看到外面的环境很美,那时候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自己居住的环境也好好侍弄一下。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在村里的支持和夫妻齐心努力下,20年前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院子里修了鱼池、建了假山、造了花坛,庭院里三角梅、凤仙花、百日菊、向日葵、月季等20余种花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外面的风景千千种,但还是家乡好。”刘开平说,和妻子慢慢地把院子打造出来,自己看了安逸,让别人看到也很舒服。

在麻柳村,像刘开平家的美丽庭院,并不是个例,就在不远处的村民黄代素家,院子里也是蜂飞蝶舞、鸟语花香,仿佛,时光将这里遗忘在春天里了。“我打理院子有四五年了,我喜欢花,早上起来看到这些花觉得新鲜,心情很好。”看着满院的花草和各具风姿的多肉,黄代素掩藏不住内心的欢喜。

赶水镇麻柳村党支部书记游永秀介绍,该村从2018年起,开始花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不仅整修了公共区域,还鼓励村民通过改厨改厕、种植花草、圈养鸡鸭等方式扮靓自家庭院。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组织发动、示范带动、全民推动、互评互动的方式,赶水镇26个村(社区)都全力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在全区率先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在具体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以点带面,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各有韵味的乡村“最美风景线”,多次组织召开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打表推进工作。双龙村、麻柳村获评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先后迎接近40批次各地党政干部前来学习取经。

奏响城镇品质提升“进行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面振兴,还需在不同工作中精准发力。赶水镇如何提升城镇品质,促进乡村振兴?着眼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推动赶水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该镇又一创举。

景观花坛、休闲步道、文化广场……在赶水镇三居社区,记者看到昔日老旧的铁石垭汽车站周围焕然一新,居民们三三两两在文化健身广场或休憩小坐、或漫步观景,甚是惬意。

“平时茶余饭后和朋友一起来广场散步、唱歌、跳舞,很舒心。”该镇三居社区退休职工陈婆婆说,以前居民们苦于文体活动找不到好去处,自从政府在社区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大家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广场修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无独有偶,在三居社区河边的一处岩壁上,利用鹅卵石和砖石修砌而成的景观花坛,看起来也十分“养眼”。初夏的三角梅开得正盛,远远望去,形成一处独特的“阶梯式”花园。与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一样,这里也成为该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另一个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该镇结合场镇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深化城镇品质提升行动,通过充分发动群众、拆除老旧危房、清除白色垃圾、栽花添绿、打造花园景观、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场镇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

“场镇面貌变化大,有花园、有广场,环境变靓了,交通更通畅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该镇居民董志其对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目前,该镇拆除严重安全隐患房屋23栋,建成8000平方米桥城广场以及1.2万平方米“悬崖式”公园,修砌景观花坛20余处,栽种各种花草植物20000余株,绿化社区休闲步道1200余平方米,让更多休闲资源和绿色资源走进了居民生活。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赶水镇副镇长鄢金宏表示,该镇奏响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城镇品质提升“三部曲”,以“花园赶水 美丽桥乡”为目标,让赶水的乡村从“面子”美到了“里子”。接下来,在再出发、争上游的新征程上,该镇将进一步探索路子,完善相关举措,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建设更加美丽的宜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