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通讯员 李诗素 段利明)青山叠翠、田园葱茏。近年,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在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中,着力围绕“12333”工作思路:加快建成田园风情、清凉水田“红豆杉+脆红李”小镇一个目标;巩固提升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复种指数、养殖业发展水平“两个指标”;创建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个示范乡”;建成脆红李、食用菌繁育种植、蚕桑产业“三个示范基地”;打造红豆杉、蓝莓、金桂“三个休闲农业观光园”,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山水田园画卷。
特色产业 遍地开花结果
走进石郎村的蓝莓园基地,花开正艳、蜂飞蝶舞,管护的工人在花间忙碌。这处蓝莓园不仅是水田乡石郎村的“一村一品”产业,是黔江区少有的特色水果园。“蓝莓的销售一部分以游客体验采摘,一部分在超市销售,一部分销往外地,一部分加工成蓝莓酒、蓝莓饮料销售。”基地负责人常祖华介绍道。
蓝莓园仅是石郎村的产业之一。当前,全村有3000亩脆红李、570亩烤烟、500亩贝贝南瓜、500亩桂花和蓝莓、200亩羊肚菌、200亩辣椒、200亩红豆杉、125万株黄金育苗基地,蔬菜1000亩,以及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是黔江区的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大村。
红豆杉是一种珍稀物种,在水田乡至今尚存有上千年的红豆杉王,该乡依托千年红豆杉的生长地,打造200亩面积的红豆杉产业园。“这些红豆杉移栽到地里2年了,成活率高,长势良好。”红豆杉长寿文化园内,正在管理红豆杉的村民董延文说道,“每当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前来园内观光休闲,成为了市民的心灵田园。”
来到石郎村羊肚菌基地附近的一处烘干房,一技术人员正在将采摘整理好的羊肚菌烘干装袋。该乡龙桥村一组的蚕桑基地,村民正在给桑园里新长出的新枝抹芽定梢……全乡各产业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目前,该乡已建成4100亩脆红李、2600亩蚕桑、1200亩食用菌、1000亩蓝莓花卉苗圃和5000亩蔬菜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建成7000平米食用菌繁育场,正在建设70亩渝东南最大的四季菌菇产业园;肉牛、生猪等养殖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筑巢引凤 激发内生动力
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引入大户进村发展,动员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农户增收,这是水田乡历届领导班子的一个共同课题。常祖华是舟白街道人, 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他与合伙人一起来到石郎村,流转300亩荒地栽蓝莓,每年解决附近30人务工。
“种1亩羊肚菌,种子成本在5000元,一个大棚要花1000多元,1亩可产40斤干菌,每公斤价格在2000多元。”在水田社区4组,正在羊肚菌菌种场忙碌的曾凡平,谈到种羊肚菌的收益,高兴不已。目前,他和村民在水田社区建有160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和1200平方的菌种场,效益可观。张文全是石郎村村民,在外打拼多年的他, 2020年在当地政府干部的动员下,回到石郎村种植200亩辣椒,今年种植200亩地烤烟,还负责管护3000亩脆红李,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特色产业星罗棋布,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加强。该乡多方争取资金,改扩建龙桥至水田社区过境路 ,新建一条7米宽23公里长、覆盖4个村(社区)的产业旅游环线样板路;建设提灌供水系统,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全覆盖;启动投资4亿元的220KV水田大河沟输变电工程……产业逐步跟进,基础不断夯实,通过筑巢引凤和激发内生动力模式,为水田乡新一轮雁归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文化繁荣 乡风文明升级
石郎村的农家书屋,村里的老党员董世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日三餐后看书学习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学习永远不让人的思想落后。”这是董世泽常对村里年轻人说的一句话。董泽奎以前在外打工,不惑之年的他回家发展种养殖业,喂养生猪30头,发展种植产业30亩,干得风生水起。“产业做得好,除了人勤快,还得技术精。”董泽奎说,养猪技术是从村图书室里“淘”来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田乡村民爱学习、爱运动、讲文明的群众越来越多。“村里配有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还有群众健身娱乐的文化广场、群众大舞台等基础设施。”乡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艾云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新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电影到村活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垃圾分类等知识,乡风文明成效显著。
田园美景 焕发乡村活力
2021年以来,水田乡以“四个布局”为抓手,构建旅游发展、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公路交通“四新”发展格局,绘就 “生产美交通优,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旅游优”的“三美三优”新画卷。
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生态为底色,建成脆红李、红豆杉、蓝莓、蚕桑、金桂等主导产业,集中连片打造12300亩集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旅游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完善“七区、一轴、一环”格局。即红豆杉文化产业核心区、十里桂林游乐区、脆红李艺游采摘区、田园风情体验区、蓝莓蓝调庄园度假区、高山生态旅游观光区、文旅创意创作区,以及红豆杉生态景观轴和康养骑行环线美丽乡村带。
乡村空间布局坚持推进美化靓化绿化工程,提升集镇建筑立面颜值,优化集镇赶场通道和水电管网建设。实施特色民居改造项目、旧房整治提升工程等,打造城郊第一道靓丽“风景线”。
交通规划布局方面,建成龙桥至大塘、石郎23公里旅游产业路,联通水田内部环线;拓宽水田至老城、水田至正阳新城、水田至濯水道路,打造区域公路交通新枢纽。
同时,该乡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保工程9400亩,2022年植树20000株,以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展现“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生活美”的水田新面貌。
党建引领 增强产业后劲
之前,该乡石郎村为贫困村,也是一个产业后进村。2013年,在外发展产业的石郎村村民张贵泽回乡创业,几年后,被村党支部吸收为党员,选任村综合服务专干,2021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回到家乡后,张贵泽率先发展产业,被村民亲切的称为“产业书记”,目前,他发展500亩贝贝南瓜基地、200亩羊肚菌基地、200亩辣椒、150亩烤烟、50亩桂花、125万株黄金苗圃基地和一个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有效带动全村产业欣欣向荣。2021年7月,石郎村党支部被黔江区委授予“黔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张贵泽书记的号召和带动下,不少村民发展成为产业大户,实现增收目标。“只要村民努力干,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再忙我也要为他们服务,做好技术指导,把后进村变成先进村。” 张贵泽说,他要在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带好头,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该乡着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有志青年培养成致富能手,再把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并探索“党建+服务”“党建+产业”“党建+民生”发展模式,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乡村干部“包网入户”、在职党员“就近联户”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现基层党建实实在在又无处不在。2021年以来,党员干部遍访群众4次,服务群众3000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50多个;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村民分红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