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雅安乡村“变形记”」发展村:靠“大熊猫”和“竹子”发展的村子

2022-03-30 14:27:3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雅安3月30日讯(记者 杨德慧 摄影报道)在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有一个“金山组”和“银山组”,它们的名字与当地一座山——“灯台坪”的位置有关:山之阳,金光闪闪,谓之金山;山之阴,白雪皑皑,谓之银山。为何这样“取名”?当地村民说这儿生态环境好,希望“绿水青山”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这里背靠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7.5%,空气质量优良率9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达359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平均气温15.5℃,四面群山环抱,植被茂盛,负氧离子含量达20000-80000/m3。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建设,发展村近些年吃上了旅游饭。

十年阵痛 十年转型 村民吃上生态旅游饭

发展村党群服务中心石梯旁,矗立着一个四层小洋房“龙苍景园”,厨房内,老板郭红梅正在筹备一桌“全笋宴”。鲜嫩的春笋还带着露水,剥壳冲洗后,放锅清炒,再拿出一袋烟熏干笋热水泡发,菜园里逮一只跑山鸡,一锅干笋烧鸡香味扑鼻。今天是3月30日,工作日,虽不像周末节假日那样满房,却也迎来了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饭后,应客人要求,郭红梅带着她们去山上体验“掰竹笋”,近距离感受一下大熊猫生活的“家园”。

发展村就是这样一个与大熊猫和竹笋息息相关的村子。

去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荥经县48.7%的幅员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区域的荥经县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道路。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发展村,该如何抓住“大熊猫”这个超级IP的发展机遇?

二十年前,发展村还是一个依靠石头、木头、水头“旧三头经济”发展的村子,上山伐木、煤炭开采曾是村民“靠山吃山”的主要生计。金山组组长胡太彬以前是发展村“学校煤矿”的矿长,据他回忆,十几年前镇上的小煤矿和小煤窑就有70多个。经济效益确实不错,但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成为代价。

以前生态环境好,村里有好一部分人都曾在山上碰到过野生大熊猫,随着环境变差,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发生。政府和村民也开始意识到,不能“坐吃山空”,更不能破坏大自然留下的绿水青山,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2006年,村里开始转型,发展生态旅游。

2009年,龙苍沟世界最大面积珙桐林走出深闺,第一届鸽子花生态旅游节在发展村举办。

2012年,雅西高速通车,周坪农家乐集群动工建设。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发展再建。

......

也就是在2006年,村党支部书记李虎林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虎林山庄。当时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还未完全打造,在客源不算稳定的情况下,竟然也赚到了钱。之后的几年,村民们纷纷效仿。

2012年,政府部门提供资金帮扶,并带村民到外面考察学习优秀案例,发展村的第一批农家乐开始营业,郭红梅的龙苍景园就在其中。

10年过去了,郭红梅的龙苍景园从最初6个房间的农家乐发展到如今22个房间的民宿,去年的收入达30余万元。被问到发展村这些年的变化,她回忆20年前嫁到发展村的时候,村子给她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原始森林,道路泥泞,交通不便,抬头望了一眼山,帽子便掉到了地上......说着,郭红梅笑了起来,感叹起以前的不易与现在的美好。

现在,像龙苍景园这样的民宿,发展村总共有65家,二期工程还要拟投建37家。环绕发展村,熊猫元素随处可见,各家民宿墙上都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是当地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后,因地制宜打造的“熊猫民宿村”。找准该定位,政府对全村农家乐进行整体打造和提质升级,发展村特色民宿集群,成为外地游客观光打卡、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全村实现旅游经济年收入2000余万元。

此外,发展村还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大做文章。县供销社牵头经营电商中心,线上线下推广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出租摊位,收取租金;与县文旅公司合资建成高端民宿“108招待社”,通过保底收入+收益分成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从弱到强”。按照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计划五年规划”,预计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和大熊猫一起吃竹子

除了吃旅游饭,发展村还有另外一个支柱产业——林竹。

据粗略统计,全镇有上万亩林竹,每年可产竹子5000吨,竹笋50吨,年收入可达200余万。镇党委副书记韩德弘扬介绍,林竹属于大熊猫友好型产业,不污染环境,也不破坏大熊猫栖息地,竹笋漫山遍野自由生长,若不人为采摘,它还会泛滥致破坏生态。

今年62岁的陈永树是发展村的“竹笋大佬”,22岁便与竹笋结下缘分。“我从小住在山里,吃山里的竹笋,40年来一直在做竹笋买卖”,陈永树开玩笑说,他自己也快成为国宝“大熊猫”了。

在陈永树的家里,有5个很大的厂房,占地1亩,用来炕干笋。每年7月,“熊猫笋”(也叫“七月笋”、“秋笋”,因大熊猫喜欢吃这种笋子,当地人故叫其“熊猫笋”)从高海拔到低海拔逐批采摘,整个采摘过程会持续35天左右。采摘回来,当天清洗并上锅煮一个小时,再微火炕干三天三夜,一根根“质美价高”的“柴火笋”、“烟熏笋”新鲜出炉。

每斤干笋由13-14斤鲜笋制成,陈永树每年花35天的时间可烘制8000斤干笋,主要销往吉林、上海和北京。批发价65元一斤,市场价100元一斤,除去人力和物料成本,他这个月可以挣6-7万元。

7月的“熊猫笋”品质好、口感佳,家家户户都会炕制干笋,或自用、或网销、或在自家农家乐零售。来不及炕制的,就以3.5元一斤的鲜笋价格批发给农业园区做原料供应。

山笋椒麻鸡、泡笋麻辣鱼、素炒“熊猫笋”、针挑笋......这是发展村“大厨”李家清的菜单,他的“苍龙聚缘”是一家以餐饮为主错位发展的农家乐,房间规模较小,但菜品味道极佳,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就餐。李家清的店主要为“108招待社”等品质民宿提供就餐服务,每年毛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村里每年还会不定期举办‘笋子宴’,每个农家乐(民宿)业主‘发明’1-2个菜品,架起长桌,诚邀四方宾客,热热闹闹地吃一场,将发展村的笋子更好地推介给外界。”李家清说,65个农家乐(民宿)是一个大家庭,业主们取长补短,抱团发展,戮力将“熊猫民宿村”和“荥经竹笋”的招牌越喊越响。

发展村,主动适应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以“猫”为要、以“人”为本、以“竹”为媒,依靠旅游和林竹两个”绿色”产业践行“低碳经济”和“零碳社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不再矛盾。如村民所愿:发展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9年12月,发展村上榜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2020年3月,发展村被评为“雅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2020年12月,发展村上榜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1月,发展村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