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3月3日电 (宋翠)2020年7月,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在“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基础上,优化升级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揭开了济南正式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新篇章。
2月26日,济南市举行“东强”战略推进工作集中采访活动,人民网记者带你一起“探营”。
“‘东强’区域包括章丘、莱芜、钢城、济南高新区和历下东部、历城大部地区,集聚了大量资源要素,既有良好发展基础,又有广阔发展空间,是整个‘十字方针’的关键,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龙头引领。”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冠伟在会上表示,“东强”区域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均占全市的一半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到全市的六成以上,有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开发区、莱芜高新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有CBD、汉峪金谷等高端产业载体。随着“东强”战略推进实施,这些平台载体的创新引领作用将会充分释放,为济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强大动能。
“东强”区域拥有济南国际机场、东客站、董家铁路货运中心等交通枢纽,向东可以强化与沿海地区的互联互通,向西可以联通新亚欧大陆桥,有利于济南加快构建陆海联动的“门户+枢纽”型对外开放城市。同时,区域内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综合保税区、章锦综合保税区三大开放平台,也将为济南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东强’战略推进,做大做强产业是基础。”李冠伟说,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做强东部产业能级。促进跨区域协作和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大协同提升集群生产运行效率、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深化链长制和专班推进机制,突出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形成紧凑型产业链条。
李冠伟表示,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将对“东强”8个片区、40个重点项目和104项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按季度制定工作计划和详细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同时,做好与“十四五”规划、黄河战略规划、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的有机衔接,实现项目和任务梯次接续。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城市发展、交通引导,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东强”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记者了解到,“东强”主要包括两部分:东部主城区,即二环东路以东,黄河与南部山体之间;副城区,即莱芜—钢城,东北山体与西南山体之间,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主城区和副城区之间是连绵的群山,无疑成为莱芜区和钢城区发展的障碍。其实早在2019年,济南市就出台《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
2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济莱高铁寨山隧道,隧道内不时传出机器的轰鸣声。
作为山东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济莱高铁是全国首条市级投资建设的市域高速铁路,穿越济南市南部岩溶区、低山丘陵区和剥蚀丘陵区,沿线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桥多、隧长、路基分散,全线桥梁有53座,隧道24座,路基67处,全线线路长约117公里,被桥梁隧道分割,桥隧比约77%,工程难点多,工程风险大。
“济莱高铁的建设,拉近了主城区和莱芜区、钢城区的距离。建成通车后,济南到莱芜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半个小时左右。”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交通投资公司副总工兼工程部部长姜涛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寨山隧道作为济莱高铁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目前全隧已经开挖2420米,完成过半,计划于2021年的10月贯通。寨山隧道的贯通,将为下一步架梁铺轨打下坚实基础。
“济莱高铁作为构建米字形高铁的重要一环,也是东强战略的重要工程,对东强战略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峰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通车竣工一批、谋划研究一批”的工作思路,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协调一体发展。
“完善快速路网、加快重点片区路网建设、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杨峰告诉记者,济南将以“铁陆空地水”全方位加快“东部”外围大通道建设,持续增强东部片区交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四港合一”综合枢纽。
“‘东强’作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战略的责任担当,是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的主要载体,其中科技创新是实施‘东强’战略的关键环节。”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德志介绍情况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济南东部区域,集聚了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强势崛起;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的“1+10+N”新型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区块链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先后落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建成济南—青岛超算互联网试验网,通用超级计算平台正在运行测试;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建成第一个国际大科学平台——AMS数据中心……
济南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带来的是科技产业新功能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持续提速。据统计,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5.29%,较2019年底增长4个百分点。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落户济南,依托科技金融大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1+6+N”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7.75亿元,居全省第一。
“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与‘墨子号’卫星对接成功,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一批‘AI国家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和项目、园区先后落地……”提起东部区域的科技新产业,刘德志如数家珍。他表示,济南市科技局以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指引,加快推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聚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东部区域培育成为全市创新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