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6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通讯员 李海)昨(15)日,春光明媚,天气逐渐炎热,大足区拾万镇思南村村民正在刚刚建成的示范高标准农田集中平整秧田、抽水、育秧,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田间指导育秧。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过去,我们这里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地块零星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地力低下、灌溉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中低产田普遍居多,严重制约着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拾万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在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下,大足区农业农村委以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七化”为目标,采取“集中连片、集约高效、种养循环、综合立体、农旅融合”开发方式,突出粮油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基础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区。
笔者了解到,大足的这一示范区涉及拾万镇长虹村、思南村、八埝村、楠木村和协丰社区,规划面积11000亩,项目总投资771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3826万元。从2020年开始分三年实施,2021年已完成水田平整1530亩,其中社会资本流转530亩,主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稻实验和水稻品种展示;村集体组织采用托管模式为村民代耕代种1000亩,并打造再生稻核心示范区。
大足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田、土、水、路、林综合治理,特别是灌溉排水设施和农业机械耕作道路全面得以提升,推动实现“土成行、田成方,路相连、渠配套,能排能灌、全程机耕”,解决了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问题,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田地翻耕到水稻播种、收获再到秸秆回填,然后将金灿灿的谷粒抽入货车,送回加工厂烘干入库,全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现代农业技术得以大量应用,最大限度实现了节本增效,也提升了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目前,大足区的这一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后,生产道路通达度达90%,新增灌溉面积4000亩,改善灌溉面积3000亩,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6000亩,年节约灌溉用水量32.25万立方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30%,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5万公斤,示范区农民年纯收入预计增加758.6万元。其中旅游增收300万元,产业增收78.6万元,务工收入250万元,土地流转增收1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