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80后”“新农民”的种田梦:数字赋能徜徉金黄之上

2022-03-01 15:0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州3月1日电(施紫楠 杨佳佳)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有一位“80后”“新农民”朱岳云,是德清目前最年轻的规模种粮大户之一。

从2007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来,朱岳云在田间地头摸索了十几个年头,从最初品种引进、肥料使用到后来的机械化操作、品牌打造,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农业致富路。

目前,朱岳云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000多亩,平均亩产650公斤,年产稻谷520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均排在德清前列。

说起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十余年,朱岳云既感来时路艰辛,也倍感自豪和欣慰。在从事农业工作前,他做过两年“粮贩子”,“没想到的是,我开着拖拉机去农村收谷,竟然无谷可收。”

从那时起,朱岳云下定决心自己种粮。面对承包的400多亩荒田,他并没有延续之前的种植模式,而是倡导机器换人,加大农机投入,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先利用机械设备提高种植和收割效率,晚稻收割后刚好在冬季补上一季小麦,第二年初夏,400亩麦田一片丰收景象,一台大型收割机一天收割7万斤麦子,每亩产量达到600斤,光一季小麦就给朱岳云增加了16万元的收入。

有了规模之后,朱岳云又开始思考:种植水稻每亩的经济效益并不高,随着农资、租金等的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想要彻底破解粮食种植困局,只有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水稻附加值。”2015年,朱岳云成立岳云家庭农场,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房,投资580多万元购置农业生产机械设备。

朱岳云的现代化种植模式,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收入,还为周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提供服务,帮农户有效解决育秧、种植、施药、收割、烘干、加工等原本需要传统人力劳作的项目,为农户增加收入。

去年,朱岳云当选为新一届新市镇人大代表。面对这一新的身份,他表示自己将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带动和帮助周边农户提高种植水平,让更多人致富。去年,他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增加对各农机服务中心的农机补贴,鼓励更多的农户采购农机,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主体的经济效益。

如今,无人机飞进了农田,搭载着朱岳云的种田梦,徜徉在一片金黄之上。(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