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将再次汇集北京,共商国是。
履职这些年,代表委员们立足本职岗位,用心聆听群众声音、尽心履行神圣使命,写下了生动的履职故事。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履职这些年》系列报道,聚焦代表委员的“履职答卷”,带您走进“两会时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1日6时讯(记者 赵紫东)一场在站台争分夺秒的急救,暴露出轨道交通站点只配备基础急救设备和药品的短板。
去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在乘坐轨道交通时,遇到一位突发疾病的乘客。出于医生本能,李延萍在站台对其展开急救,但发现站点只配备基础医疗设施和药品,并不能较好满足急救需求。待乘客转危为安后,人大代表的责任提醒她关注“新建地铁站台基础急救物品缺乏”的问题。随后,李延萍展开细致调研,并向相关部门反映,推动重庆轨道交通站点医疗急救物品完善配备。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延萍提交了27个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细致回复。在2018年和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延萍均提出了加快推进重庆中医药大学组建步伐的建议。学院计划今年9月开校招生。
最近几年,除了坐诊、上课、带教,李延萍将更多时间放在了社区和乡村。在义诊和医疗帮扶过程中,发现偏远地区一些患者的疾病本不是疑难杂症,但是拖久了,小病拖成大病。
李延萍带领团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针对重庆地区居民关节炎、风湿病等多发的实际,汇集重庆全域有特色的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100余项,研究形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项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的优势,现已在石柱、奉节、秀山、巫山、城口等10余个区县医治750余例示范病例。
“研究形成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之外,我们还带出6个徒弟。”李延萍笑着说,其团队在江北玉带山社区卫生中心和秀山中医医院建立了名中医工作室,以中医“师带徒”模式培养实用型中医临床人才6人,为基层和偏远地区群众“留下”了长期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步入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李延萍表示,作为人大代表,首要的就是要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出来。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参与居家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提出建议,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