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 重庆近两年做了这些工作

2022-02-17 10:26:40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近两年,重庆在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接下来,我们就为读者进行一番梳理。

为需要补强的关键技术列出具体清单

2021年8月,市经信委与市科技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以下简称《技术需求》),对全市33条产业链需要补强的关键技术需求列出了具体清单。

这33条产业链既包括燃油汽车、摩托车、通机装备等传统制造业,也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纺织品、个人护理美妆、特色食品等消费品行业。

“《技术需求》对这些产业链当前存在的技术软肋逐一提出了补强措施。”市经信委人士说。比如,对于摩托车产业,《技术需求》提出,企业要加强对轻量化、动力集成、电喷发动机、制动系统等整车匹配技术,研发高性能大排量动力系统集成、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网联安全等技术;对于软件产业,企业要加强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等平台软件技术,提高鉴别认证、漏洞扫描等信息安全软件技术。

该人士表示,按照《技术需求》,接下来我市将强化各级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共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应用,做好相关领域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齐力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推出系列举措

事实上,从2021年初开始,重庆就已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系统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药品制品等33条重点产业链,并进行谋篇布局,着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围绕“6+5”现代产业体系,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理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产品图谱和企业图谱;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逐链梳理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本地供给情况,通过开展企业联合攻关,实现“堵点”技术突破和可持续迭代;

以“链长制”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落实,统筹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需求对接、项目引进、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困难化解等问题;

协同共建融合创新生态,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应用,做好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重点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链发展上,针对研发“卡脖子”问题,拿出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另外,在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方面,重庆已确定了70个首批次重点培育企业,将实施“一企一策”为这些企业建立专班、指定专人,完善政策兑现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重庆还将把这批重点培育企业,纳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龙头企业配套提升专项”目录,按照“一事一议”优先保障其生产要素,并对它们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施的项目给予连续稳定支持,在用工、用能、融资、上市等多个渠道予以扶持,以此在各条产业链上培育壮大更多的龙头企业。

“强链补链”,这样取长补短

重庆产业链供应链如何锻长板、补短板?就此,2021年4月,重庆市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在接受两江观察采访时提出这些建议,要强化创新对“强链补链”的支撑。具体到实作层面,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政府层面加大支持力度。丰富政府投入方式,强化引导作用。对搞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以及研发强度高的企业,丰富完善补贴、专项基金、税收减免、股权投资等各种资助手段并落到实处。为了实现一些“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重点加强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谋求与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企业的合作。强化对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等整机及配套产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提升配套产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技术自主化率。重点可放在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大的电子芯片技术,重庆有一定优势的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的动力技术,以及满足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巨大市场需求的高性能轻量化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等技术上,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市内外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强化引进技术的再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化率。

强化产业承接行业研发环节。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重庆的主要产业转移承接行业,前者主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者主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庆应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深化与既有产业转移的总部企业及代工企业、零部件制造商的合作,积极促成更多研发机构或研发项目落户;新引进企业要实现加工环节与研发环节的同步引进;推动市内高校、研究机构与引进企业的长期合作,形成研发环节落户重庆的强大动力;推进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股权合作,以共同投资新设立方式成立新企业。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技术改造。聚焦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加快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以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引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模式在存量工业企业中深度运用。支持新产品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推进产品高技术化、高端化,拓展产业价值增长空间。

抓住成渝共建机遇,这样入手

吴安还表示,当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庆面临的重大机遇。在产业链供应链上,重庆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抢抓新机遇,积极补链成群。重庆可以重点围绕具有较大市场容量的汽车、电子、装备、食品、新材料等制造业、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优势企业和强势品牌为依托,延伸完善产业链,强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链接,培育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大企业集团,与经济圈城市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一体化发展。

尤其是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天然气化工等产业,川渝两地基础较好、规模较大、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拉动性强,正是“强链补链”的重要着力处,以此提升在全国的竞争力。

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重庆与成都、绵阳等城市各自汇聚了重大、重邮及成都电子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达丰、仁宝、京东方、惠科及四川长虹等企业,两地携手“强裢补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在全国更有竞争力的“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走廊”。

再如装备制造业,重庆与成都、德阳、自贡等城市都拥有一批实力很强的企业,如重庆的中国海装、机电控股等,四川的成飞、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等,都是业界的龙头企业,在“强链补链”上同样大有可为。

综合新华社、重庆日报、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华龙网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