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岑溪市以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把准新时代绿色农业高质高效的改革“风向表”,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秸秆处理综合利用行动、农膜资源化利用回收行动和整治污染面源保护水资源行动的“五大行动”,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短板,构建“发展绿色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衔接的产业链,促进绿色农业增效提质,为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夯实前提基础。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岑溪市作为桂东南山区农业大县,过去传统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业面源污染痼疾比较普遍。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该市剑指痼疾,对症下药,倾力治理,实施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路子。
“以前在我们农村养殖猪鸡等畜禽产生的粪便都是直产直排,猪鸡粪便随处可见,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岑溪市糯垌镇红泥头养猪场粪污集中处理项目负责人肖光南颇有感触。2021年,政府投入40万元资金建设该猪场的养殖粪污集中处理项目,建成一个容积为400立方的沼肥一体化处理池,年处理粪污1000吨。既解决了猪场养殖中的粪尿污染问题,经过处理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可以用于猪场的照明和煮猪食,肥料用于对果树和经济林的施肥还可带来20万元的收益。
据了解,目前岑溪市共有禽畜废物处理利用肥料厂3间,去年产肥料1.6万吨、产值800万元。全市87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实行粪污处理后,作为生态肥料提供给果园或蔬菜种植基地,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农副产品生态提质
谈到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利好,岑溪市水汶镇旺田村庙岗组种植户梁锦鹏笑着说:“我们大棚种植的黄金蜜露甜瓜和蔬菜农作物都是采用水肥一体化以及施用生态有机肥的,种植出来的果蔬不仅外表鲜嫩亮丽,口感爽脆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好,产品供不应求。”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让农产品在种植源头上绿起来,实现农作物增产、种植户增收,我们村里的大棚种植基地都在实行这种生产模式。”岑溪市水汶镇旺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宏明说。
岑溪市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注重抓好在产业发展中施用化肥、农药的监管,强化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化、生产模式生态化,促进绿色农业增产、群众增收。据有关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该市农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都同比下降了16%、42%、27%。
实施秸杆处理循环利用,还料于田增肥增产促增收
岑溪市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针对本地种植水稻、玉米、粟米产生的秸秆处理现实问题,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保护土地为目标,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积极推广深翻还田、秸秆饲料无害防腐等新技术,推动出台秸秆还田、收储运、加工利用等补贴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综合利用模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岑溪市归义镇采取“水稻秸秆腐化分解还田”技术,以无人机为载体喷洒有机生物制剂,促使秸秆腐化分解,还料于田。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该镇思塘、金坡等村共700多亩稻田推广,每糙可节约人力350工次,年水稻整体增产1.4万公斤。
实施农膜回收综合利用,控制“白色污染”促绿色发展
岑溪市以加厚地膜应用、种植户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连片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在农业生态种植基地、大棚种植基地等大型种植基地全面推广使用加厚地膜,推进减量替代;推动建立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废品回收店回收、塑料膜加工企业加工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实行“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有效控制地膜“白色污染”,保护土地环境,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在岑溪市水汶镇南禄村颁禄辣椒种植基地可以看到,种植基地员工正在捡拾已经收获过并已淘汰掉的辣椒地上覆盖的破旧厚地膜。据基地员工介绍,捡拾汇集到一堆后,会电话通知专门的废品收购店来收购拉走。
整治污染面源保护水资源,优质水引来鱼畅游人欢笑
岑溪市建立落实河长负责制,实行“一源一案一责”的水资源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责任制,全面排查取缔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分年度按计划实施造纸、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电镀等行业清洁化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着力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全量资源化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1年底,岑溪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全市97%以上畜禽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
岑溪市波塘镇立足当地森林覆盖率高、山泉水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优质山泉水发展养鱼产业。由于波塘鱼品质好,味道鲜美,受到顾客的好评和欢迎,成为岑溪特色鱼中的一个响亮品牌。目前,该镇发展泉水鱼养殖户已达40多户,养殖水面面积36多亩,年产泉水鱼6万多斤,产值90万元。(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