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重庆1月27日消息 8D魔幻立体世界,穿楼而过的轻轨,地道的重庆火锅,绚烂的山城夜景……这些是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重庆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旅游城市场景。
▲ 重庆两江汇流(央广网发 王正坤 摄)
网红的另一面,是重庆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有新”的发展态势。2021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1%。
“成绩单”的背后,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双城记”协同效应加速显现,内陆开放高地更具“国际范儿”,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步伐加快……
回眸“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梳理,足以明晰山城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新路径。
AI工厂创新新时尚 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按下快进键
韭菜、茼蒿等原来长在地里的蔬菜住进了“楼房”,养鱼池也从露天搬到工厂,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正代替人工,通过智能化计算和管控承担起农活的重任……这里是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不久的重庆农科院鱼菜共生AI工厂。
据了解,该AI工厂是国内首家鱼菜共生工厂化生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包括智能种养车间4000平方米、加工中试车间1200平方米、鱼类繁育车间1850平方米、水肥控制车间300平方米。鱼菜生产区域及规模主要包括蔬菜栽培面积2000平方米,蔬菜育苗面积1000平方米,水产养殖水体800立方米,年产绿色蔬菜100吨、大口黑鲈160吨。
▲ 重庆农科院鱼菜共生AI工厂(央广网发 雷键 摄)
“这里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养殖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本增效明显。”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说。
不仅是鱼菜共生AI工厂,一年来,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或落地、建成投用,或加速建设,让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
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92个,累计引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04个,市级孵化器增至16个。2021年1-11月,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西永微电园智能终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5.5%。
▲ “易停江津”公众号支持智能停车收费(央广网发 王海 摄)
同时,山城也按下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的快进键。
电影中虚拟人物的表演为什么能栩栩如生?动作捕捉是其中的核心科技,而目前国内最大的动作捕捉摄影棚就在重庆永川区。
“在实时渲染方面,业界通常公布的数据延迟为30毫秒,我们能做到3毫秒以内。”达瓦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落户永川两年多来,该公司已在此建起了大数据智能影像研究院和大数据智能影像中心,借助这些平台,永川区提出打造“全国大数据智能影像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已集聚关联企业40余家,实现总产值约20亿元。
永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邓正军表示,永川把智能制造作为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推广智能化应用,加快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重庆智造”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截至目前,重庆累计推动实施4019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其中,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9.5%。
以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庆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协调发展催生西部增长极 双城经济圈建设驶入“快车道”
35岁的纪李坤是个地道的重庆“崽儿”,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在成都和重庆各有一个家。成都是小两口的小家,而重庆是纪李坤的老家。
2021年初,当纪李坤被公司从成都调到重庆来工作时,惊叹于两地之间的交通时长只有1小时。回想10年前,从重庆前往成都的城际快铁需要开5个小时。纪李坤说,回家时间进一步缩短,拉近了成渝两地家的距离,而交通工具则是助推剂。
▲ “川渝通办”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央广网发 彭丽桦 摄)
2020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川渝合作翻开新的篇章。
风好正扬帆,2021年,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实施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057亿元。其中1—11月完成年度投资9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达到时序进度目标。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基地、5G网络覆盖建设项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石刻文创园区等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不只是重大项目建设,历时两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川渝人,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多亏了‘川渝通办’,让我这个四川人在重庆可以一次性办好医保转移业务,真的太方便了。”近日,在重庆工作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居民殷顺平,在重庆市南岸区医保大厅“川渝通办”窗口办理了医保转移业务,对便捷的服务流程十分感慨。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异地就医“即时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来,重庆和四川联合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创业、交通、就业、医疗、生育等群众“身边事”,办件总量超过589万件。
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重庆潼南,与四川遂宁共同揭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涪江创新产业园,将成为潼南与遂宁两地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排头兵”;重庆荣昌,与四川内江共同打造的“国字号”生猪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的10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已有5个总体方案印发实施。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近年来,紧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之后,即是推动“一区两群”(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
▲ 酉阳县花田乡喜庆丰收(央广网发 酉阳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1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万州绿色智造赋能中心建成投用。这个集“赋能、创新、交付”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3-5年内将覆盖“万达开”“万开云”及周边区县,成为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协同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个项目,也是促进重庆“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帮扶与协同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
武隆区赵家乡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片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福地。此前,这里的传统产业只是猪、山羊、肉牛和烤烟。在民进重庆市委会的推动下,乡里的家家户户都积极创办农家乐,通过两个主导产业土鸡和中药材,三个特色农产品冷水鱼、竹笋和蜂蜜,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赵家乡将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偏僻的小山村,如今会这么受欢迎,每年来旅游的游客也很多,家家户户都办起农家乐。”赵家乡新华村村民刘华感慨道。
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21个区以及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结对渝东北、渝东南17个“两群”区县,以产业协同、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市场互通为重点,在资源、市场、人力、资本、生态等多领域实现全方位对接互动。
打开对外开放陆海新通道 “四向”直达全球300个港口
“呜呜……”2022年1月17日上午10时,满载摩托车零部件的铁路班列缓缓驶出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奔向老挝万象,这标志着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中国摩托车出口老挝专列正式首发。
据介绍,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后,重庆迅速与市场对接,开行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重庆-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如今,该班列实现了去回程双向、周周班常态化运行。
▲ 中国摩托车出口老挝专列(央广网发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地处内陆的重庆,近年来依托开放通道建设,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文章,努力扩大开放。重庆铁海、铁铁、铁水、铁空等多式联运规模和效率不断提升,“四向”开放通道优势不断显现,构建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贯通融合的新格局。
东向,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果园港区。2021年前三季度,果园港货物总吞吐量达到1588.73万吨,同比增长57.94%。
西向,中欧班列(成渝)2021年开行4800余班,位居全国第一位。通过实现去回程线路与运力优化,基本杜绝“回程空荡荡”。
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截至2021年年底,已辐射全球6大洲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港口。
北向,渝满俄等国际铁路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北上直达莫斯科。
“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解决了口岸拥堵的问题。”老挝豪杰摩托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借助中国摩托车出口老挝专列,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拓展全球布局。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介绍,通过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跨境运输可实现全天候、低成本、无需换装、快速通达,在安全性和运输成本上,要优于原有的跨境公路运输模式。此外,陆海新通道还在积极推动创新数字提单、跨境贸易融资等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推动企业贸易融资便利化。
▲ 重庆海关监管入区保税笔记本电脑(央广网发 重庆海关供图)
目前,重庆已形成“1个自贸试验区+4个开放口岸+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4个保税物流中心+4类指定商品监管场所”的开放平台格局,数量位居内陆地区前列,其外贸值占全市近7成。
多方发力,重庆开放型经济生机勃勃。
来自重庆海关的数据显示,重庆外贸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000.6亿元,较2020年增长22.8%,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笔记本电脑、燃油摩托车出口值稳居全国第一。
两岸青山生机盎然 千里林带扮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底色
重庆依江而建、因江而兴,宛若一艘巨轮,乘风破浪、通江达海。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重庆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重庆段生机盎然。
▲ 巫山红叶(央广网发 卢先庆 摄)
“按照‘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规划,我们在县城周边栽种了以红枫、三角枫等红叶景观类树种为主的生态树种,助力打造‘满山红叶似彩霞’旅游景观。”近日,在长江巫山段的大宁河沿岸,不少工人正在对新栽种的树木进行管护。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对树木进行刷浆,防止冻伤或虫害。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巫山还将植树造林40万亩,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
2021年以来,重庆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市500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任务和30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均超额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4.5%。相较于2017年底数据,重庆市森林覆盖率四年时间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发生巨变的还有不少水域资源。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已退捕上岸,助力长江休养生息。
“我们通过水库生态养鱼,降低水中氨氮、总磷等有害物质含量,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库区渔民的转型就业和增收致富。”重庆水投玉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与玉滩水库区域四个乡镇移民建立了1+4专业合作社,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吸纳了库区搬迁移民、渔民700户,开展玉滩水库生态养殖。合作社成立至今,累计捕捞成鱼60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400余万元,实现股民每股分红12200元。
▲ 玉滩水库生态养鱼推动渔民转型(央广网发 玉滩公司供图)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全市无劣V类水质监测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为100%。
近日,重庆在长江上游率先印发实施《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理好田”“净好湖”“植好草”“护好鱼”七项主要任务,形成包含815项工程、总投资约2815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而同时,“稳”字频频出现在重庆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中,释放出“稳字当头”的强烈信号。这意味着,“稳”将贯穿2022年重庆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成为2022年工作的主基调。
在新的赶考路上,重庆扬帆出发,行稳致远。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刘淳
编审:魏炜 李晓冉
视频:白刁尹 陈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