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文/王际平
2021年,重庆市江津区分层分类推动五大振兴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9元,增长9.5%。
▲ 永兴镇金色黄庄
高位推动:形成一套完整机制
据了解,江津区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高站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区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定向联系对口帮扶。成立乡村振兴智库,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部署推动。全区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1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17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组织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履职尽责,先后15次深入镇街开展调研,推动相关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方案,对标制定财政投入、产业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培育等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加强资金保障。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完成农林水支出12.9亿元。统筹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债券资金等5亿余元,用于产业融合发展、户厕改造、人居环境成片整治等。
▲ 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年重庆市科协年会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巩固成果:累计走访排查农户31.1万户
江津区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常态开展监测和帮扶。制定农村低收入人口防贫干预机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383户937人,并全部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风险消除率86.7%。
持续查漏补缺动态清零。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累计走访排查农户31.1万户,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因病因灾因事故出现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及时消除,目前风险问题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和资产监管。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储备项目99个,精准安排财政衔接资金6986万元。累计认定扶贫资产680个,共2.24亿元。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新建及改造供水工程40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34%。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183.32公里、4G基站43个、5G基站129个,农村地区通讯信号大幅提升。实施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入户路200公里。
安排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897万项目29个,落实各类教育资助1.3亿元,惠及学生18.3万余人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累计建成行政村卫生室231个,全区医保综合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累计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3个,覆盖率达到100%。
▲ 2021年江津区“优秀农业科技人才”表彰仪式
聚焦五大振兴:江津乡村处处显生机
乡村振兴核心在产业振兴,江津区做精富硒特色产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石门镇李家村、吴滩镇现龙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抓实稳粮保供。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季季接续、茬茬压紧推进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7万亩、产量64.1万吨,预计蔬菜种植面积57.4万亩、产量106.5万吨,生猪出栏80万头、存栏49万头,保供目标全面实现。
做强花椒产业。江津花椒被选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示,建成市级花椒种质资源圃,荣获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提质富硒产业。举办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成立富硒产业质量服务工作站,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办公室落户江津,富硒产值达116亿元。
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重庆市5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1个、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17个,荣获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深化农村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扩面率达30%,深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成为全市首批唯一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区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试点通过市级评估,三社”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培育基层供销示范社5个。
在人才振兴方面,江津区坚持以用好三乡人才为支撑,促进人才振兴。一方面培育在乡人才。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库,培育高素质农民517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430人、认定86人。另一方面回引返乡人才。引导乡贤能人、老党员干部回乡置业,认定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家,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220人。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引进紧缺实用人才124人。再是引导入乡人才。深入实施“千名乡村本土人才扎根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员64人。
在文化振兴方面,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如开展思想文化宣传,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开设梦想课堂100余场次,家风润万家活动1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评比活动,获评“重庆好人”2人。同时升级文化产品供给和保护优秀乡土文化。
在生态振兴方面。重点从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坚持点上示范、区域带动、全域推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先锋镇保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组织振兴方面。坚持以推进乡村善治为目的,持续聚焦四力提升,扎实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乡村治理工作成效获市政府督查激励,探索形成先锋“院长制”、白沙“五和善治”、广兴“七小阵地”等一批江津特色乡村治理经验。先锋镇保坪村荣获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硕果累累:多项典型经验可资借鉴
江津区坚持以推动创新经验为突破,促进工作高质量。紧扣巩固衔接和全面振兴,探索形成四个方面工作典型经验。
紧扣“十五字”要点,强化巩固衔接。围绕技术革新“研”、深度加工“造”、仓储物流“补”、筑巢引凤“招”、福利制度“留”等十五个关键字,持续缩小城乡软硬件差距,努力实现“五大扶贫”向“五大振兴”转变,做法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在2021年第107期乡村振兴简报上通报。
建立“四三二”机制,压实防贫干预。实行排查“四常态”,开展帮扶“三限时”,问题清单“二交办”,加强返贫致贫风险排查监测和帮扶,确保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推出“院长制”模式,探索乡村善治。通过选“乡贤能人”、树“院规院训”、设“讲理堂坝”等措施,积极探索破解“村大难治”“户散难管”等工作堵点难点,乡村治理基层节点得到持续强化。先锋保坪村“院长制”乡村治理模式得到中央农办肯定,在2021年第22期乡村治理动态上通报。
建设“花椒银行”,实现淡储旺销。通过统“收”、代“工”、随“储”、包“贷”、稳“本”措施,解决花椒销售和保值增值难题,实现淡储旺销,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