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李文萍 王际平
直耸天际的高楼大厦,颇具现代感的外观设计,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匠心打造的小花园、微景观零星点缀城市……江北,这座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的魅力之城,已然成为透视重庆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一扇窗口。
城市发展不遑多让,乡村振兴也齐头并进。
▲ 五宝镇干坝村巴渝新居
近年来,江北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起笔,镌刻村貌美、乡风美和经济美,以乡村全面振兴为落笔,打造城乡融合的美丽乡村,让“城市里有乡愁,乡村里有现代化”成为新的“城市文化”。
“现代城市文化也包含乡村,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赋予了‘都市田园’的概念。”江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一言概之。
补短板 夯基建 塑村容村貌之美
走进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蓝天白云与青山碧水相映,白墙黛瓦与绿树红花相衬,干净宽阔的道路和远处的山峦遥相呼应,温暖金黄的阳光铺满整个村庄,人们的烦恼早已抛向九霄云外,独留下满足和宁静。
干坝村的生态美景凝聚着中国山水画的绝美写意,也折射出江北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匠心独运。
“目前乡村建设历史欠账仍然较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任务相当繁重。”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补足基础建设短板,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是第一要义。江北区围绕农村发展的“急难愁盼”高位推动,积极谋划。
住房是最基础的民生。江北区从“五沿”“五清”牵引到全域整治合力共推,以“村为单位、户为单元”开展危旧房及农房风貌改造,让村民从“忧居”到“安居”,从“旧居”到“美居”。
▲ 五宝镇干坝村天宝湖集中居住区全景
截止2021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农房整治1800余栋,建成鱼嘴镇井池村、复盛镇华山村、五宝镇陈家湾、王家湾等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同时完成三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24户,基本实现全区所有农村房屋应改尽改,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饮水和出行是农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江北区着力饮水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同网、同质、同价,完成12条全长46.19公里的乡村道路改造,新建入户道路26公里,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公共交通覆盖率实现100%,有效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
从大处布局,从细处入手。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底色”。江北区在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方面强督导、重实效。
全区按照“户投、组清、村集、镇转、区运”的垃圾处理模式,设置分类743个垃圾桶,形成村民房前屋后“定点收”,村社“集中存”,街镇“统一转”,垃圾治理率达到100%,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7个。建成投用五宝场镇和万缘村翠塘湾等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共5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达到85%以上。将改厕与卫生、健康、防病宣传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对“厕所革命”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比例达到97%。
为了进一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乡村环境,全区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洁一改”和 “五清理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重点对公共活动场所、沿村公路、村道沿线、入户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进行拉网式清理,重点整治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柴草乱码、畜禽粪污满地的“脏乱差”突出问题。
如今,污水四溢、蚊蝇乱飞等“脏乱差”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危旧房改造,旱厕变成水冲式厕所,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道路、饮水工程逐渐完善,房前屋后洁净如新,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融三治 施积分 塑乡风文明之美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繁琐而持久的工程,不能单独依靠政府的推动,还有赖于群众的主动参与。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成为执政者的智慧考量。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践中,江北将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从最基本、看得见、村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建成安居、美居、宜居的美丽乡村。
全区农村形成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围绕让广大群众成为乡村治理主人翁的导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百姓论谈、老马宣讲队、院坝会等形式,举办“缤纷四季 欢乐五宝”“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干坝村、万缘村两个全国文明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村规民约,采取村民自治形式选拔“三会一队”等等,并强化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带动、完善奖惩机制,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促进村民形成勤劳互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小积分,大效用。江北区广泛推行文明信用积分,以“大文明”理念,将乡风文明、农村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网格化管理等5类27项内容纳入文明积分系统,在干坝村、万缘村先行试点开设“文明账户”,村民通过累计的积分兑换米、油、香皂等生活物资,激活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内生动力。
在开设“文明账户”的同时,还建立了不文明行为负面清单,通过 “三会一队”(村民代表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邻里相亲互助队)对“开户人”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损坏公共设施、破坏环境卫生、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等10余种行为一经发现都将被扣除积分,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将受到“积分清零”甚至“销户”处理,列入文明“黑名单”。
曾小平是干坝村文明积分“第一卡”,由于经常帮助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不时还义务清扫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一年下来,曾小平的文明账户已有五千多分。曾小平用积分在超市买到了牙膏、香皂等。
“探索实施积分管理,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发力,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久。”江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人员指出,村民自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
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的良好成果,江北区五宝镇荣获了“重庆市卫生镇”“无邪教示范镇”“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镇”等称号;干坝村、万缘村荣获“全国文明示范村”称号,3个村荣获“市级文明示范村”称号,7个村荣获重庆市“宜居村庄”称号,万缘村获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11月,五宝镇被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
增动力 延产业 塑经济发展之美
人居环境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人们的生产。江北区因地制宜,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实现生态优良与生活富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在鱼嘴镇井池村看到,村落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红的、黄的、紫的、粉的房屋星罗棋布,坐落在青山中,形成一副五彩缤纷的风景图。山坡上,种植着樱桃、脆红李、枇杷等经果林,每逢成熟时节,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
要知道,过去井池村是一个无人知晓的“隐形村落”,如今通过农房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七彩井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代人生活压力大,渴望逃离城市,重返乡村,回归自然。”江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感慨,江北区隶属重庆主城核心区,主打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是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平台之一。尽管城镇化、都市化程度高,但仍有13个行政村属于农村,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田园的向往和诗意乡愁。
借助主城核心区的优势,江北正大力引进城市资本下乡,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打造都市生活外的休憩田园、乡愁记忆。
一是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近2500多万元,完善鱼嘴镇井池村和五宝镇下湾村、大树村水果种植基地路、沟、凼、池等基础设施。总投资3.5亿元的明月湖水库成功蓄水,成为“依山、临湖、眺江”的休闲娱乐新去处。
二是大力发展五宝镇田园综合体,义学大山林区新栽植的2200余亩特色果树已进入挂果期,成功打造“七彩井池”“下湾水果”“熙瑞采摘”等农旅文融合示范点。加快特色旅游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吃住游一体化方案,优化“醉美巴渝”乡村旅游品牌线路6条,充分利用万缘村魏家坝、干坝村王家湾闲置农房,建设有机文创艺术村和乡村旅游民宿。
“让村民看到美丽环境的经济价值,是人居环境整治最有效的长效手段。”江北区相关负责人感慨,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人们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能转化为生产力,变“卖山林”“卖人居”为“卖生态”“卖乡愁”,经济长效发展,人居整治成果长效巩固,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地,成为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