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生态振兴,重庆在行动】“两山”论之“重庆实践”

2022-01-13 10:04:3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李文萍 魏万秋 王际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蕴含财富的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圆满结束进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如何实现将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重庆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两山实践”。

▲ 云阳巴阳村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子

一根草背后的百万级生态产业链

走进万州区李河镇棕花村生态农业产业园,目及所处被茂密的香根草覆盖,一丛一丛,细长有力。难以想象,这看似普通的“野草”背后却孕育着一条百万级生态经济带,成为棕花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攻手”。

时针回拨到2019年。彼时正值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关键阶段,作为市级贫困村,棕花村面临全部脱贫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村里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养殖废水对自身饮用水源及长江水系环境污染隐患也令人担忧。

如何同时破解环境污染和村民致富增收两道难题?在市生态环境局派出的第一书记田军带领下,棕花村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而香根草则成为解锁“生态+产业”有机发展的“金钥匙”。

香根草又名岩兰草,原产于印度、海地等地,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稳定边坡,吸收重金属、修复土壤等功效,素有“神奇牧草”之称。发展香根草不仅能有效化解畜牧业带来的废水污染,还能用于制作猪牛羊的饲养,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 美丽乡村棕花村

为了将香根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来,棕花村引进在外经商的村民余思成和谭兴刚回乡打造香根草产业基地,并通过推进“三变”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资源入股,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最终,全村800多户村民入股,成立重庆市第一个以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兼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运维为主营业务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重庆市万州区棕花两山生态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建设棕花村两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形成香根草生态湿地、棕花嘴肉牛、蚯蚓生态养殖基地、林下种养基地、经济作物套种基地、农耕文化体验中心等综合产业体系。

▲ 棕花村两山生态农业产业园之香根草基地

“园区以发展香根草产业为纽带,建成集种养、农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为一体,利用香根草畜牧、畜肥+秸秆繁殖蚯蚓、蚯蚓蛋白肥供应林下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还草的可持续循环,达到既治污又致富的目的。”合作社负责人余思成介绍。

截至目前,香根草全年产量1000吨左右,价值40万元,蚯蚓年产量20吨,产值40万元,蚯蚓粪便也有50万元的收益,综合效益达到百万级,香根草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黑臭水体的环境进行治理,每年可减少约3800头生猪当量污染物进入两条长江一级支流和甘宁水库,并利用湿地生态保护白鹭、野鸭、红嘴鸥等鸟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受益人,在乡村振兴这场“大戏”中要积极承担起“唱主角”的作用,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李河镇提出了以EOD模式在棕花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所谓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镇党委书记李沿江介绍到,下一步将依托棕花两山生态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在实现发展生态农业赚钱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村里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逐步通过与政府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方式委托合作社管理,让村民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实现生态环境维护与生产经营发展双结合双促进,走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生态之路。

▲ 喜观村昆虫王国科普教育基地

一座昆虫王国背后的经济生态圈

在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喜观昆虫王国。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蝴蝶、螳螂、独角仙等 100 多个类别的神奇昆虫,还可以感受赏菊、采摘、垂钓和住宿餐饮等度假休闲体验。

复合型的体验折射出喜观村推动农旅融合,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两山”转化的生态产业布局。但这仅仅只是喜观村布局生态经济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喜观村将全域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每个村民小组当作小盆景来设计,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丽生活有机融合。

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则是喜观村重点喷绘的美丽生态。全村补足基础建设短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借助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清理保护区内51户农户,拆除违规建筑1200余平方米,实现经果林与花卉苗木复绿种植2930余平方米,在“边角地”、行道旁、农家院等补绿插绿,在入河口集中建设15亩生态湿地,用过硬措施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既保护生态环境又积淀“金山银山”。

将地域建筑特点和民风民俗融入当地环境,形成独特的乡风乡韵乡愁是喜观村的又一层美丽生态。

▲ 璧山喜观村莲花穴艺术院落稻田秋景

喜观村融合秦巴古道上重要驿站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望,建设以“古道热场”为主题体验展示基地,打造“古道热场·齐家喜观”“古道热场·乡愁幺滩”为主题的文明村居示范点。

走进喜观村幺滩院子和向家院子,所见之处是平整宽阔的乡间小道,干净整洁的院落,色彩缤纷的花朵,内涵丰富的主题壁画……人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丽雅致的生态美景,以及故土原乡的浓厚乡愁。

显然,喜观村已成为美丽生活、美丽生态的宜居之地,同时这种美丽正在持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为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核心区域,喜观村还围绕“花卉苗木、蔬菜基地”实施花化、彩化、香化、美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打造“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促进生态游、乡村游、农业体验游等蓬勃发展。

以美丽休闲乡村为载体,融合蔬菜、苗木、昆虫王国等农旅产业,喜观村正在走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喜观村蔬菜年均产值5000万元以上、花卉苗木产值近3000万元;结合休闲采摘和民宿文化、院落文化植入带动800余户群众投入到农业产业二次结构调整之中,为当地农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重庆,像棕花村、喜观村这样“两山”转化的案例还有很多。云阳县巴阳镇巴阳、阳坪、永利村开展村容村貌、美化田园生态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三峡枇杷产学研基地和一批巴渝民宿,实现近者悦、远者来;秀山洪安镇发展绿色产业,坚持绿色专业防控,并以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人文资源为突破口,发展旅游……

全市上下不余遗力,深挖生态和产业融合的极大潜力,发展“生态里有产业,产业里有生态”的乡村经济新范式,既美了生态,又提振了经济,为全面乡村振兴蓄足了动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