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通讯员 杨春燕 任会)近日,笔者在重庆市彭水县普子镇沙坝村3组看到,几位村民正在进行中药材管护,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中药材基地负责人刘学武则在一旁指导村民开展工作。
近年来,普子镇沙坝村早谋划、早行动,及时整合土地,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立足产业兴旺、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利用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购、技术指导等措施,建立健全与群众的利益联结和带动机制,走出了土地流转、劳务增收、合作共赢的路子。
前几年,刘学武家中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经济困难。但他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整日琢磨着发展产业。
因手里资金有限,发展产业投入比较大,2009年,刘学武决定小规模的养殖生猪。从10来头到20多头,最多的时候,存栏200多头。
刘学武发展生猪养殖后,不安于现状,一直想着再发展点其他种植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龙射镇走亲戚,与在场的一位客人闲聊时谈到了和太极集团签订订单种植前胡,投入少而且风险小。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我着手建前胡基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刘学武说。
根据沙坝村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刘学武确定了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太极集团下的康之沅中药材合作联社签下订单,种植中药材。
2016年,刘学武种植了150亩前胡。为了更好的发展中药材,成立了彭水县源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几年的时间,刘学武种植了前胡、苍术,今年10月份开始,基地种植了120亩苍术,接下来还将种植50亩黄精。
据了解,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因其良好的药用价值被称为药中“黄金”。
对于如何解决中药材种植技术问题,刘学武告诉笔者,康之沅中药材合作联社派出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自己从“门外汉”也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时下,正值中药材种植旺季,这几天,刘学武一直在地里忙碌着,手把手地教村民规整土地、管护已经种下的中药材。
“中药材基地发展起来了,也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增收,沙坝村1、2、3、4组的村民在农闲时节都来到基地务工,我们这边用工正常情况下,每天有10余人。如果在旺季,比如采收季节,每天有50人左右。”刘学武介绍,村民们在基地务工,有的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少的也有一两千。
代安石是经常在中药材基地务工的村民之一,他介绍,“听说这边中药材基地可以务工,就到这边来了,一天100块钱,一个月可以挣1000多块钱,既补贴了家用,也照顾了孩子。”
“现在在家想做事就有事做,我家就在基地附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挣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吕国菊笑着告诉笔者。
谈及下一步规划,刘学武表示,将进一步激发村民种植热情,扩大种植面积,引导大户们建立专业合作社推进黄精产业发展,把药材种植做大做强,积极与公司进行衔接,解决销路问题,打消农户的后顾之忧,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示范带动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