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贵州:让农村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1-12-28 08:53:10  来源:贵州日报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积极引进培育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了农业农村人才大汇聚、农业农村经济大飞跃、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大提升,切实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巨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在此过程中,全省各地探索出一系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亮点纷呈,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激活产业升级“内动力”

自1976年开展水稻制种以来,黔东南州岑巩县已连续制种45年。

人尽其才,瞄准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的目标,岑巩县汇聚省、州、县三级农业专家17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并组织全县107名农业系统技术人才参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同时,还建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专家库,将专业人才精准匹配到产业链上。截至目前,该县入库产业专家71人,拥有制种专业相关技术干部263人。

按照产业发展格局,岑巩坚持把人才集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把全县具有代表性、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业人才聚集起来,充分发挥人才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壮大人才队伍,夯实科技支撑,2021年,该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22万亩,种植品种81个,产种700万公斤,产值1.4亿元。

人才兴,产业发展才能如虎添翼。近年来,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得到裂变式发展,人才要素功不可没。自2019年开始,威宁聘请全国首席蔬菜专家杜永臣作为技术顾问,推广适宜本地生态区域气候的蔬菜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培养蔬菜产业科技人才。

同时,威宁还加强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项目合作。科研人员长期奔赴在产业基地田间地头,帮助产业解决技术方面的难点、难题。贵州大学以张万萍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先后在双龙镇高山村、麻乍镇戛利村等地创建引种实验示范基地,涉及蔬菜种类达600余种,并在多个乡镇发展示范基地3万亩以上。省农科院李桂莲专家团队今年在威宁开展蔬菜“321”高效栽培绿色防控项目,建成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基地1200亩,辐射带动15000亩。

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威宁未来将不断培育有本地特色、适应本地的专家队伍,不断激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福泉市在全市范围内陆续遴选了一批产业发展好、村容建设美、示范效应强的先进典型村庄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示范带动全市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目前该市有2个农业示范培训基地,建成1个省级培训基地,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

为满足农业农村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福泉市开展“集中引才赴名校,政府搭台揽英才”活动,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1人。同时,该市还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激发返乡下乡人员“双创”活力。截至目前,福泉返乡下乡人员累计超过3000人,为该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盘州市分批次选派294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围绕产业、教育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给予晋升职级或提拔使用。

此外,盘州市不断挖掘本地乡土人才潜力,强化乡村人才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先后组织9130名乡村人才参加农民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带富水平。

如今,盘州市已初步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人才总量达36488人,涌现出余留芬、陶正学、聂德友、付益等一些带动作用强的乡村人才,他们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为地方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驶入现代农业“快车道”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豪公司”)在播州区石板镇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和院士生态产业园,开展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辣椒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展示,完成8个专项试验示范展示课题,成为推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在基地融会贯通的高标准样板。

卓豪公司主动适应专业化生产、科学化分工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播州区三岔镇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采用标准化技术,年育水稻、蔬菜种苗2亿株以上。此外,卓豪公司还建立了“贵州飞防联盟平台”和天敌繁育工厂,使山区无人机植保更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

持续让人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上释放能量,卓豪公司在优质稻米品牌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号召,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速飞跃,就必须为之插上“人才翅膀”。玉屏自治县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在新型农民培育项目中,把农机手纳入培训范围;在其他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争取配置部分机具用于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有农业机械操作能手383人,农机合作社2家,全县农机化率达45.72%,实现了从传统小型农机作业到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跨越。

下一步,玉屏将农机化发展纳入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激励扶持措施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重点扶持一批服务优、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主力军,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吴传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