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涛涛鸭池河奔流不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经历了秋收之后,丝毫没有“农闲”的意思。
“投资40多万元改造的旅游厕所马上竣工,村级智慧管理系统前期的电网已铺设完成,沿河一带的民居改造正在施工中……”在丘林村驻村干部覃东的描绘下,一幅乡村振兴美景图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当前,毕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四个不摘”“三个落实”“高位编制”“分类分级”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走前列、作示范。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要清醒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才能努力把这盘大棋走好、这件大事办好。
毕节市纳雍县总溪河畔的8万多亩玛瑙红樱桃,每年都吸引着贵阳、毕节、六盘水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火爆的生态旅游连年井喷,带富了当地上万名群众。
时下,正是采蜜的好时节,毕节百里杜鹃仁和乡中河村的蜂农袁永金正在忙着起板、抖蜂、割蜜、摇蜜,他看着蜂蜜不断“出炉”,脸上不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天气好,花期长、花蜜多,蜂蜜产量高,按目前的形势,可能效益要比去年更好些。”袁永金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
走进毕节市金沙县平坝镇双兴社区,这里的第一书记陈晓和党总支书记石庆余组织社区“两委”人员,到群众家中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递党的好声音。
陈晓是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毕节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派驻双兴社区的帮扶干部。与陈晓一道,下沉到基层一线的帮扶队员还有许多。今年以来,毕节明确162个市直单位定点帮扶78个乡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6792名,组建2264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
同时,毕节还成立了市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建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和指挥部,进一步统筹乡村振兴工作。
按照“责任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监管不脱”的要求,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制定《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县区交叉检查工作方案》,组建8个督查组开展交叉检查工作,全面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防贫监测和帮扶、资金项目监管、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协作等工作。
制定乡村两级干部“毕节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干部应知应会工作手册”,明晰工作内容,压实干部职责。
随着所有建制村已基本完成换届工作,一支思想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的农村基层队伍集结完毕,即将在农村的“大舞台”显身手、展作为。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毕节有序、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只要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局面。
去年11月,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标志着贵州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自2016年来,毕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30.16万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成绩来之不易,前路任重道远。纳雍县化作林场,满山苍翠。
今年3月以来,化作林场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规划出4万亩林地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旅等林下经济产业,覆盖当地群众500余户,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化作林场的转型之路,是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多些精准发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
今年以来,毕节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5.21亿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2亿元、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2435万元,全面补齐短板、发展乡村振兴产业——
整合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3.71亿元,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药材、茶叶、刺梨、特色林业、水果、生猪、牛羊、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12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动态实现“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
持续夯实“3+1”保障,全市共计资助学生73.93万人次、资助资金8.93亿元,全市城乡居民参保759.92万人,新增纳入农村危房改造118户,持续巩固农村供水保障成果。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持续开展防贫监测帮扶,制定《毕节市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强化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动态监测帮扶。
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签订《“十四五”时期广州·毕节东西部协作协议》。2021年度广州市对毕节199所学校、33所医院开展帮扶活动;实现毕节市农产品销往广州深圳42.2万吨,销售金额达30.62亿元;毕节·广州产业园一期工程有序实施,截至目前,两市共建园区8个,引进企业27家,实现落地投资19.1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3506人就业。
毕节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中,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绘就美丽乡村蓝图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风景美、人气旺、产业兴。
从昔日的藏在深山人不知,到今朝的美丽乡村旅游村,化屋的蝶变,凝聚了毕节因地制宜,牢牢守住绿水青山和民族传统文化,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在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毕节结合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阶段目标梯次推进——
制定《毕节市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按照省关于乡村振兴三类县的划分标准,将金沙县划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划为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和赫章县划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
根据省对乡村振兴分级分类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将全市除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市东街道、洪山街道、麻园街道4个街道以外的275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乡镇66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乡镇158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乡镇51个。出台《毕节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方案》,规划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30个。
目前,6个省级试点建设工作全部启动,整合投入资金1.21亿元;30个市级试点规划已编制完成,整合投入资金7393万元,正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毕节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