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建波
文/汪建波
认识敖把子,是在六年前。那时刚从部队转业回来,被安排到驻村工作队,联系敖把子所在的横梁村。他是村委会主任,本名敖林敏。
敖林敏带我们入户熟悉情况,走的第一户是老秦家。老秦年近七十,一个儿子意外亡故,留下小孙女和老两口相依为命,生活着实困难。见老秦脸愁得像苦瓜,一问,他正为孙女的学费犯愁,敖林敏二话没说,掏出三百元现金塞给老秦。老秦眼睛一热,双手抱拳道,“谢谢敖把子。”
把子,当地旧时是用来称呼一个团队的头目的。我在村里一路走来,遇见的村民都把敖林敏喊作敖把子。村民称敖林敏为敖把子,实为一种昵称,爱称,意指带头人,领头羊。
敖把子之所以得名,不仅仅因他扶弱济困,有侠义心肠,而且他还真是货真价实的“团队头目”,他开了家鸿运烟花厂,村里不少人都在厂里干活,“我们跟着他挣钱!”
敖林敏招工人,定了个“三招一拒”的原则。家庭贫困的必招,有小孩子读书的必招,军烈属家庭必招,违法乱纪品行低下的拒绝录用。
后来我的工作岗位从驻村变成了到镇里安监办,因为他开烟花厂,工作岗位虽不在村上,但我们的联系却更多,他的厂子是我的常访地,安全措施很规范,我也省心不少。他的烟花厂对于一个村来说,规模算是宏大,用工高峰期员工有三四百人,技术过硬手脚麻利的月收入上万,少的也能拿到三千多。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不少家庭盖起了楼房,更有甚者在梁平县城、屏锦场镇购买了商品房,村子里人心振奋,朝气蓬勃。
前几天,听说熬把子从银行提取了一麻袋现金,要给村民发钱。等我赶到村里的文化广场,老秦第一个从会计手里接过一叠百元大钞,双手抱拳向敖把子致谢:“熬山椒,谢啦!”
熬把子点头回应,递上一支香烟,给老秦点燃。趁他俩寒暄的当口,我扫了眼拼放一起的条桌,上面码放整齐的钞票如一座小山,一时半会竟然没数过来。干脆问会计,刘会计正按照工资花名册数钱,抬头说话准确利落,七十三万五千八百元。
想想,村民们真心可爱,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就因为熬把子创办的新公司叫熬山椒生态农业公司,他们转眼间就将敖林敏的名字改了,敖把子变身成了熬山椒。
我离开横梁村一年之后的初春,横梁村的所有人都遇上了一个大坎,敖林敏接连几天心情抑郁,沉默寡语。
妻子徐姐担心敖林敏急坏了身子,安慰道,烟花厂虽说不办了,可家里有积蓄,日子照样过,你的这个村主任愿当就当,不愿当就别当了。可敖林敏不愿失信于村民。当选村委会主任时,承诺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那段时间正值精准扶贫关键时期,承诺无法兑现,扶贫工作也会回落低谷。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敖林敏五十岁生日那天。听一个朋友讲,花椒可用作中药,具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以前,敖林敏只清楚花椒是佐料,用于炒菜,没想到它居然有这么多的功效,全身都是宝。既然功效多,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呀。敖林敏突然想到了横梁村绵延的肥沃土地,想到了烟花厂关闭后大量的闲置劳力,心底陡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发花椒产业。
经过多番考察评估,敖林敏厘清了发展思路。吸纳农户土地入股,吸收农户就业务工,公司出资金、出技术,承担全部风险,村民只拿土地入股,零风险,零投入,并给予利润百分之三十的分成。
梁平两山夹一槽,这一槽,就是有万石耕春之美誉的梁平坝子,气候条件适宜花椒生长。村民入股的土地多达七千亩,涉及屏锦、聚奎、荫坪三镇十一村,先后栽种了七十万株。
为便于管理,公司须成立管理团队。关于团队人选,敖林敏把重点瞄准了建卡贫困户中的能人和村民小组长。他们熟悉各地情况,便于和村民沟通,更何况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贫困户能脱贫致富,小组长也能安心村里的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公司发放工资和土地入股租金,敖林敏执意要用现金发放,要显“堆头”。他说,发现金更具仪式感,可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广场上领钱的村民人头攒动。我到公司展示厅转了转,墙上一块金色牌匾格外醒目:重庆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邻近中午,领钱的村民慢慢散去,敖林敏说带我去看风景。站在横梁村丘陵地的最高处远眺,花椒树与间杂其间的漂亮民房相映成辉,经过一春的舒展,七十万株花椒将再次硕果满坡。
敖林敏颇有兴致的说,花椒收获季,农民用工量将达三千人,以后还要搞种植技术研发、产品深加工、现代观光农业……
初夏暖阳,大地流金,敖林敏满面红光。刚刚结束的村党总支部换届,他已当选为书记,他将带领村民,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这一次,村民们又会给他改名字,叫他敖书记了吧。
作者简介:汪建波,重庆市第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梁平区作协理事,转业军人。作品散见《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出版小小说集《红门橄榄》。作品入选《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中国小小说精选》《中国寓言故事》等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