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农村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5%,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现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进重庆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国兴农的根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增量提质,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分层分类育人才
播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春忙不怠慢,农训正当时。
日前,在万州区甘宁镇永胜村,一场特殊的培训正在田间地头进行。区植保果树站高级农艺师针对当季种植的玫瑰香橙栽培,给该村 50余名柑橘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上课。
“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一堂课下来,学员们受益匪浅。
这是市农业农村委推广的“专家(技术人员)+高素质农民+农民田间学校(示范基地)”现代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模式的真实运用。
“培育谁?谁来培育?怎么培育?”
面对培育问题的三连问,市农业农村委坚持需求导向、一主多元,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培育对象库,健全党委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现代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巩固,持续发挥人才“造血”功能。
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1万人;发展家庭农场3.2万个、农民合作社3.75万家;建成区县级农民培育主体35个,市级示范学校、示范基地15所(个),农民田间学校200个。
除农村实用人才之外,农业技术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化剂。市农业农村委实施以知识更新为重点,专业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全市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造就更多面向基层服务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农技推广联盟3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达到1.7万多个。
围绕发展引人才
厚植人才聚集的沃土
为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市农业农村委既“引凤回巢”,又“筑巢引凤”。
通过政策扶持带动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们对择优遴选的青年农场主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的创业扶持补助,连续扶持两年;对有带动能力的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给予1500元/人的后续扶持。”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回引到村挂职、创业的本土人才超过8900人,农民工返乡创办经济实体超过35万户。率先在全国成立“青年农场主联盟”,建立高素质农民创业孵化基地200个。
通过竞赛项目带动创新创业——
“激情创业创新、梦圆乡村振兴”。火热的八月,重庆“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决赛,来自各区县的23个项目进行了激烈角逐。
自2018年启动以来,我市举办的“农村双创大赛”已成为吸引人才入乡创新创业的一张新名片:带动全市各地启动农业创新创业项目160余个,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8个、双创园区12个、孵化实训基地13个、优秀带头人8人。
通过项目平台带动引智引才——
为攻克农业产业发展“卡脖子”瓶颈难题,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启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特色水果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立6年来团队支撑重庆柑橘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我市特色水果最大的摇钱树。团队9人入选人才项目或破格职称晋升;培育了我市农业行业最年轻的正高级农业专家、最年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经过持续打造,目前我市已建立特色水果、榨菜、草食牲畜等14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吸引人才集聚开展科技攻关。
广开门路用人才
畅通人才流动的渠道
乡村振兴呼唤各类社会力量参与。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市农业农村委坚持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建立专业人才、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机制,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2017年9月,农学博士董鹏作为第一批派驻深度贫困乡镇的驻村干部来到巫溪县红池坝镇九坪村。仅用3年,帮助该村创建主导产业高山错季脆李基地、推广“冬春洋芋+夏秋辣椒”两季栽培模式等,实现了全村主导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蓬勃发展。
人才帮扶,核心是智力帮扶、科技帮扶。
为破解贫困地区人才短缺问题,市农业农村委先后遴选90名专家组建产业指导组帮扶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44名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帮扶,选派64个团队参加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项目,每年派送300多名科技特派员服务50余个贫困村,推出了一批活跃在农村一线的致富引路人。
深化改革评人才
输送激发活力的养分
放权松绑,才能激发活力。市农业农村委从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激活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2017年12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开展职称评聘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三年一聘的“量化考核、重新竞聘”。截止到2020年第一个聘期结束,全院205名专业技术人员,8人降聘,69人晋升,128人续聘成功。
“一评一聘定终身”的怪相被打破,“晋升者干劲十足、降聘者奋起直追、保岗者心有余悸”的良性循环得以实现。
坚持小切口、大突破,评聘制度改革只是市农业农村委深入推进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在激发人才活力上,市农业农村委坚持“分类评价、区别对待”导向,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农技人员进行分类评价;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导向,对艰苦边远地区专技人员、基层乡镇企业一线人员、农民等群体,在职称评审中更加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坚持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的导向,授权市农科院、市畜科院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和农业系列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工作……
强化保障留人才
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
人才经营是面向未来的工作,短期看投入,长期看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人才环境,才能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制度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市农业农村委围绕推动人才返乡下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等,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重庆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使乡村引才、育才、留才有了制度保障,让改革行稳致远。
多措并举“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科研人员,项目经费追不上使用进度是一个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制定经费“包干制”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等实施方案,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及专利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限。
市农业农村委持续推进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科技成果奖励和辅导培养制度,让人才共享累累硕果,在科研院所设立“人才专项基金”“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经费”进行稳定支持培养,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通过修建人才公寓,给引进博士享受优惠购房政策等,让人才安居。
榜样力量“营造良好氛围”——
2019年,市农业农村委申请设立“乡村振兴贡献奖”,对全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进行表彰。
开展“重庆英才·乡村领军人才”评选工作,举办“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巡回报告会。
推荐农业行业基层干部、农民代表等参加中央办公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乡村演说家”“乡村振兴人物榜”等活动。
通过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农”人才故事向全社会释放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市农业农村委将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汇聚干好乡村振兴事业的合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朱志文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