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成渝CP强势“出圈” 专家建言要将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

2021-10-27 10:08:15  来源:重庆日报

“世界科技强国,同时也是科普强国。科技创新强市也是科普强市。”10月26日,在2021年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邱成利在题为《国内外科普场馆现状、趋势以及对成渝科普场馆联动的启示与对策》的报告中指出,成渝地区要将科普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意义深远,成渝地区不仅是中国西部科教资源最发达的地区,还是人才最集聚的地区。特别是成渝双核,集聚了一批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人才,正在加快从事创新研究工作,同时,还有一大批科普基础设施,科普基地与科研机构、大学面向社会开放,科普项目、科普活动的大力推进,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圈’的含义非常丰富,也是成渝地区独有的称号。”邱成利表示,这个“圈”实际上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词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会逐渐呈现出区域化特征,而且趋势会非常明显。但是,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科技和教育的实力是不同的,所以城与城之间的发展会有差距。这时候,优化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取长补短,协作共赢,“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在他看来,“圈”在发展中会出现不同的集聚,比如教育资源的集聚、科技资源的集聚、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以及科普的集聚。科普的重要性看似不像科技创新这么明显,但其实它起到的是一个基础作用,就像庄稼要长得好取决于肥沃的土壤一样,科普就是“肥沃的土壤”。

诚然,从全国科技创新版图来看,成渝这对CP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科普场馆建设、对科普的重视程度、科普活动的创新等方面仍有不足。邱成利认为,在新形势、新机遇下,成渝CP要强势“出圈”,两地应该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有效转化为科普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科普场馆,并通过成渝科普场馆联动,产生“1+1>2”的效果。

具体来讲,比如激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开放资源,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建设科普场馆。在短期内财政难以大幅度增加科普资源建设投入的情况下,开发废旧设备与物资、车辆的剩余功能,转入学校、社区、科普场馆用于科普,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企业、私人建设科技馆,开放实验室、生产设施等,增加科普场馆数量,优化科普场馆布局,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加强农村、社区科技活动设施建设,通过在乡镇农村建立科技活动室、在社区建设创新屋、在学校建设科普实验室、加强流动科技设施建设等,满足更多群众的科普需求。

“科技强国不仅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科学普及能力也必须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馆,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内涵。”邱成利表示,成渝地区科普场馆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创新带来新突破,抓住机会,创新求变,增强实力,迎接挑战,真正发挥科技馆在科普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