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出游去哪里?美丽乡村任你游。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野趣横生、风韵独具的乡村旅游备受青睐,一些乡村旅游景点人气爆棚,一些热门景点乡村民宿一房难求。同程旅游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比,今年国庆期间乡村游人次增长56%。飞猪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乡村民宿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560%,增速超过酒店。在我省,巢湖三瓜公社以文旅融合优势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刚开通的“全椒慢岭”风景道迅速飙升成“网红路”,黄山太平湖游客创历史新高,乡村旅游一片红火。
疫情之下,远途旅行受影响,就近乡村旅游因为距离较短、交通方便、亲近自然、绿色健康成为热门“打卡地”。看惯了高楼大厦、霓虹闪烁的都市人,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假期尤为凸显。古诗所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放到如今,也是生动表达了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远离喧嚣、舒缓身心,野外露营烧烤、河边休闲垂钓、田间采摘鲜果,乡村旅游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这首“田园交响曲”不是简单的独奏,而是复杂的交响。乡村旅游从“小生意”发展为“大产业”,背后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等系列举措的助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很多乡村告别脏乱差,成了“山水画”,既留住了历史记忆和美好乡愁,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互联网、现代交通等前所未有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城乡差异在碰撞中释放市场价值,让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焕发生机,为乡村旅游带来广阔前景。
乡村旅游爆发式增长令人欣喜,但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必须克服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成长中的烦恼。现实中,有的地方大拆大建、一哄而上,存在不少同质化现象;有的村子经营粗放、管理混乱,游客体验不佳;有的地区旅游季节性明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这说明,发展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修修整整、开门迎客,应向精细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因地制宜而非“千村一面”。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要立足乡村实际,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特点,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旅游品牌,避免“千村一面”。比如拥有众多明清建筑的黟县宏村,多年来通过做好保护与修复古建筑“大文章”,“中国画里乡村”的美名远扬。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坚持千村千面,才能让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
文化赋能而非“土里土气”。如果说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历史沉淀,那么乡村则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载体。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搞活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乡土味儿之上再加些文化味道。比如巢湖三瓜公社的冬瓜民俗村,集中展示了几十项非遗传承项目,游客可以动手制陶艺、做豆腐、做挂面,这种充满烟火气息与文化味道的活动让游客乐在其中,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留住乡村之“魂”,赋予乡村更多的文化内涵,才能赋予乡村旅游更多魅力。
全域开发而非“单兵作战”。乡村旅游之所以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就因为它不是单一的旅游产品,而能够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很多乡村旅游景点不再是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而是开展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等多业态运营;不只是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开发,而是挖掘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从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到乡村特色产业相继涌现,从乡村服务业稳步增长到农村创新创业明显提升,乡村旅游既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满足了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需求。
红火的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理当抓住时机乘势升级,促进乡村旅游“美丽蝶变”。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满足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更好展现乡村风貌、实现乡村振兴。(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