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城市东部,是一片正在成长的高新区,这里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生机勃勃,承载着全区发展的新希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国家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对黔江以创新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建市级高新区,有利于黔江区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在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更好地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黔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2018年以来,黔江区全力推进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各方面条件已基本达到“以认促建”的工作要求。
自此,黔江的发展即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以创建为抓手
筑牢创新创造发展“硬核”
2018年,黔江区正式启动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并将其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高位推进,狠抓落实,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创建核心指标提升明显,23项创建指标已达标20项,3个未达标指标差距逐步缩小,基本达到“以认促建”的工作要求。
创新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创建市级高新区,务必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水平。为此,黔江区聚焦核心指标,开展“补短板”专项行动,成效十分明显。全区第二、三产业产值由2018年的396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56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16家提高到37家,另有28家已送市科技局审核,今年有望达到60家;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由33家提高到88家,发明专利达到110件,园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9%,创新发展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阿蓬科技孵化器、黔江食药检所发挥了重要作用。
▲ 阿蓬科技孵化器
阿蓬科技孵化器是渝东南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陆续为渝东南区县培育了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个国家级、市级孵化载体,累计孵化企业334家,组建了黔江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黔江食药检所,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MS等检验检测设备,通过食品和药品的双计量认证,取得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参数1277个,为科瑞南海制药、蓬江食品等黔江高新区食品药品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检验检测与产品研发服务,在多个科研课题、研究实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形成并转化了一批技术成果,为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
核心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在重庆三磊玻纤公司年产40万吨高性能ECR玻璃纤维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忙碌运作,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送材料,立体仓库实现了存储空间最大化……该公司采用了全自动化粉料配料系统、窑炉DCS中央控制系统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业和技术装备,跻身行业智能化制造前列。
▲ 三磊玻纤厂区一角
近年来,围绕该产业上下游,黔江区还接续引进了百通复合材料、卓纬管业等7个项目入驻,到目前已初步形成“矿产原料—玻纤纱—玻纤织物”的产业链条。
同样,在蚕桑产业领域,海通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的入驻,双河丝绸4800绪缫丝生产线二期项目投产,也让全区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深加工为主链、桑蚕副产品集群发展的蚕桑丝绸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这正是黔江坚持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硕果。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招引工业项目95个,协议引资428.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产业发展逐步向链条化、集群化转变。
开放合作模式更加有效
近年来,黔江区深度对接重庆高新区,推动创新要素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集聚共享,与重庆高新区建立了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共建“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同时,持续深化和山东省日照市的交流协作,成功落地海通丝绸全产业链、蓬江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黔江区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区内企业与市内外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黔江茧丝绸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蚕科院黔江分院落地运行,黔江食品药品检验所、科瑞南海制药公司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共建渝东南中药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正在加快推进。
创新发展机制逐步成型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黔江区先后制定了《黔江区工业发展暨创建市级高新区扶持办法》(黔江府发〔2018〕41号)《黔江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黔江府发〔2020〕3号)《黔江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黔江府办发〔2021〕39号)等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构建覆盖从企业初创到企业壮大全过程的投融资体系。近三年,区财政累计兑现科技扶持资金3318万元;组建了1000万元种子基金,设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已放款133笔共计2.1亿元。
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把黔江新城区并入正阳工业园区,园区管辖面积拓展到38平方公里,构成了高新区的雏形。新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部、发展计划部、投资融资部、法制办和创新服务中心,成立了园区开发公司,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面推行“链长制”
做实做好“高”“新”“特”三篇文章
“要坚持科技赋能、文旅聚气,做实做好‘高’‘新’‘特’三篇文章,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互为依托,相互作用,良性循环。”
这是黔江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黔江区建设市级高新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黔江区委区政府为黔江高新区描绘了新的蓝图: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发展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渝东南经济发展增长极、区域协同创新样板区、成果转化示范地、绿色发展先行区,致力成为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成具有区域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根据发展规划,三年内,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70家,第二、三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00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市级高新区认定要求,成为全市“以认促建”建设市级高新区的样板。
到2025年,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第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20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在渝东南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具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条件。
到2035年,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处于武陵山区领先地位,初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了让蓝图早日变为现实,黔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由区领导担任“链长”,对产业链发展亲自抓、负总责,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执行能力。
蓝图宏伟,定位清晰,目标远大,措施有力,黔江高质量发展蓄势待发。
打造“1+3”现代产业体系
“以认促建”,关键在“建”上。未来,黔江要怎么建设市级高新区?
对此,黔江的答案是,积极打造以智慧文旅为引领,“文旅+”赋能新材料、蚕桑丝绸、大健康产业的“1+3”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智慧文旅产业链。以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为核心,把城市大峡谷、濯水古镇等建成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作用,提升民族技艺传习中心、智汇旅游科技创新研究院服务能力,孵化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黔江特色的智慧文旅发展体系。
补齐新材料产业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大力推进40万吨高性能无碱玻纤、5000吨玻纤短切原丝、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项目建设,形成“玻纤纱—玻纤织物或无纺制品—电器绝缘复合材料、增强建材和车用复合材料产品”的产业链。以京宏源铝加工一体化项目为基础,规划实施高端铝材系列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铝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玻纤复合材料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链更加健全,新材料产业园基本成型。
▲ 三磊玻纤产品包装车间
延伸蚕桑丝绸产业链。依托黔江蚕桑优势资源,发挥双河丝绸、海通丝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速推进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知名纺织企业,构建完备的缫丝、织绸、服装、艺术品精深加工等茧丝绸精深加工体系。推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成集桑蚕生物医药、食品饮品、肥(饲)料、丝素化妆品及保健品开发于一体的生物产业集群。到2025年,蚕桑丝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做优大健康产业链。突出道地中药材、生猪、特色水果等生态资源,大力开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医疗器械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依托科瑞南海制药、鑫禾生物等企业,开展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打造医药产业集群。扩大药用胶囊、药用明胶等药用耗材规模,大力发展智慧医疗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医疗器械,打造医疗配套产业集群。培育绿色畜禽产品、有机绿色饮品、绿色休闲食品等健康制品加工企业,打造生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以制药产业为主,药用耗材及高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为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基本成型。
营造“近悦远来”创新生态
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须有一流创新生态的引领和支撑。为此,黔江区将通过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来打造 “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致力于为每一位敢想敢为的科学家、创新创造的企业家、善作善成的投资家、追梦圆梦的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壮大创新主体,就是要坚持企业是“第一主体”,孵化培育一批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大力引进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集聚创新平台,就是要积极引导区内龙头企业设立“研发飞地”,构建“研发在高新、产业在黔江”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 创业创新大赛颁奖典礼
引育创新人才,就是要依托区内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实施“引进人才”计划,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和基准的人才引育政策体系,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引进人才及团队。加强与市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针对每条产业链建立一个专家服务团,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市级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及其广泛应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此,黔江区将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首先,要组建“精简、高效、统一”的高新区管委会,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点改革,形成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协调到位、保障有力的高新区管理体制,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其次,要积极支持高新区在创新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金融结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实施改革举措,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灵敏的创新体系。
第三,要落实好国、市各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政策措施,及时兑现财政金融政策,壮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构建覆盖从企业初创到企业成长全过程的投融资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最后,要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战略实施机遇,深化与重庆高新区、山东日照、四川南充的对口协作。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和主城产业转移,深度参与周边区域产业协作,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工业园区管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