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夏秋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09-15 09:51:54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李树虎 李云

夏秋黄瓜主要是指初夏至初秋播种的黄瓜,其生长季节气温较高,且正处于黄瓜生产和销售旺季,经济效益较好,近几年栽培面积较大。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要想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黄瓜,需要通过精心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播种、促花保果等措施才能实现,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1.选地。黄瓜忌与同科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应选择土层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黄瓜的根系浅,对氧要求严格,在栽培上必须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透气性。黄瓜对土壤适应范围比较广,在pH值5.5~7.2范围内均能适应。

2.整地与施肥。为便于灌溉,深翻后开沟作畦,畦宽80~90厘米,畦高18~20厘米,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千克,另加复合肥20~50千克、过磷酸钙25~50千克,于播种行开沟深施作基肥。

二、适期播种

1.品种选择。栽培时应选择抗热、耐涝、抗病、高产、生长势强的品种。

2.播种时期。夏秋黄瓜栽培可直播,5—7月均可播种。秋黄瓜宜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播种,用种量为150克左右。夏黄瓜播种越晚温度越高,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应适当早播。

3.播种技术。播种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再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浸种15分钟消毒,把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放在27~30℃的环境中,在保湿、透气的条件下进行催芽。24小时左右便开始出芽,然后降低温度至22~25℃,种子出芽后应立即播种。在垄上按25厘米株距刨埯,播前浇埯水,水渗下后播芽,每埯播种2~3粒,盖土厚度1.5厘米左右。出苗后间苗定棵,每亩应保苗5000棵左右。

4.加强防涝措施。夏秋黄瓜生长期正值多雨季节,因此应选择地势高、能排能灌、疏松肥沃的地块进行小高垄栽培。


三、加强田管

1.畦面覆盖。夏秋气温炎热,可用稻草、青草、水丝草覆盖畦面3~5厘米厚,可降低地温3.5~6℃,减少水分蒸发,以利植株生长发育。

2.绑蔓。瓜苗抽蔓时要及时用竹木条搭1.5米高的“人”字架,蔓长约33厘米(1尺)即可绑蔓,以后每隔3~4节绑一次。

3.追肥、灌水。夏秋黄瓜生长快、结果多,要求肥水早促,一促到底。全生育期需追肥3~4次,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5~10千克,同时可用磷酸二氢钾、绿旺一号等结合喷药时进行叶面喷施。灌水应遵循苗期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的原则。

4.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培土以及搭架等田间管理工作。培土可结合根外追肥,以促进新生根系的扎根生长。引蔓宜在晴天下午进行。田间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用5%卡草生乳油(亩用量60~80毫升)。

5.激素处理。黄瓜幼苗有两叶一心或三叶一心时用100 毫克/千克的40%乙烯利叶面喷洒一次,使植株雌花增加,达到多结果、提高产量的目的。

四、病虫害防治

1.疫病。可选用64%田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旺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喷3次。此外,也可用上述药剂800倍液灌根,每5~7天一次,连喷3次,每株灌根用药量为250~500克。

2.霜霉病。霜霉病传播迅速,发现病株要及时摘掉病叶。可用50%用功悬浮剂500倍液、64%田亮可湿性粉剂或58%瑞旺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视病情及天气状况而定,一般4~7天喷药一次。

3.枯萎病。可用70%红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5~7天一次,连灌2~3次。

4.炭疽病。可用70%红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白粉病。选用50%锈粉宁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用功悬浮剂500倍液,或70%红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6.蚜虫。可选用2.5%万里旺1号(或2号)1000倍液、10%薪生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30%农尔旺乳油800倍液、4.5%绿福乳油1000倍液、24%万灵水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

五、采收

夏秋黄瓜从播种至收获需45~60天。当瓜条有一定长度、表面颜色转深时,及时收获,以利上部开花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