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夯实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

2021-09-14 13:4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储为国计,备为民生。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粮食、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市场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或将波及国内市场。如何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强化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功能,增强防范抵御重大风险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国家储备顶层设计,深化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国家统一储备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存和调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国家储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战略和应急物资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快速反应能力,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中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面对诸多挑战,当前我国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还存在短板和弱项,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石油、天然气等自给能力不强,“卡脖子”隐忧仍存。实现高质量发展、保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必须全面强化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夯实国家治理物质基础。

宁可备而不用,万不可用而无备。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具备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紧盯国家安全大局,更多运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的问题,从而确保储备物资平时备得足、管得住、储得好,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首先,解决好“储什么”的问题。目前我国储备物资品类、规模和结构确定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要制定国家储备总体规划和品种目录,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快补齐补足关键品类物资短板,结合实际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从源头上把好“需求关”。

其次,要解决好“谁来储”的问题。我国储备主体单一,以政府储备为主,国家财政负担重,市场应变能力较弱。要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发展社会储备。优化重要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

最后,解决好“怎么储”的问题。要有效整合各类储备资源,提高国家储备整体效能,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