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6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近日,在重庆市铜梁区石鱼镇长乐村乡村振兴车间里,20多位村民正忙着加工机械产品。
“我们村乡村振兴车间自开工以来,由于加强了管理,不仅进车间的农民工上班人数稳定,生产一天也没有落下。现在她们已经领到了两个月的工资。平均下来,月收入有两千多,多的有三千多元。”村支书熊达友说。
笔者看到,车间墙上“幸福都是干出来的”标语和管理制度十分醒目,车间推码着待加工的汽车配件,加工好的产品整整齐齐堆码在包装筐里待运。以妇女为主的农民工分列在操作台两边,她们手持电动工具,细致地把一件件汽车配件砂磨得平整光滑。
“这个车间是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建起来的,今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在进入车间上班的30多名农民工中,有七八位是脱贫户、低保户和残疾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绝大多数成为了熟练工。她们每天都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保证了收入的稳定。”熊达友说。
在车间里,年轻的村干部曾珍专门负责车间的管理。她的任务不但要考核上班情况,也负责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技术指导。她来回在车间走动,仔细检查农妇们产品加工的质量,遇到欠缺的地方,耐心细致地加以纠正,手把手教会农民工正确操作。
据了解,加工车间是长乐村在镇里支持下集体创办起来的,并按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运营。经过测算,在一年的总收入中,村集体可获得10万元左右的管理费收入。
今年60岁的印向珍是车间上班族中的一员。她告诉笔者,自己是首批进车间的村民之一。村干部每天除考核上下班时间外,还特别注重了安全生产的检查督查,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为了促进车间稳定发展,村里更新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村里还从集体收入中拿出部分奖励先进,激发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谈到收入情况,印向珍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两三千块现金装进荷包,又照顾了家里的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目前,石鱼镇长乐、太康两个村的乡村振兴车间已经建成投产,其它6个村也正在抓紧筹办之中。”镇党委书记龙海波说,建车间不易,办好更需要下功夫。为把乡村振兴车间这一新生事物办好办出特色,镇里将继续强化对乡村振兴车间的指导和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