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如何起草的?有哪些具体内容?各级各部门将有哪些行动?7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规划》进行了解读。
三大板块内容引领建设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在解读中表示,《规划》的形成前后共历时9个月,体现了政治性、时代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重庆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规划》内容共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阐述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为: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取得新成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迈出新步伐,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文明风尚培育开创新局面,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达到新水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第二板块为分论,其中涵盖五大方面内容,共明确了重点工作26项、重点项目25项。
第三板块为结尾,主要是建立健全规划的领导和保障机制,从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加大工作保障力度等方面入手,形成共同推动规划落地落实的整体合力。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规划》中明确,将实施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项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
具体而言,联合教育、科技、民政、司法、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园,打造一批以孝善、法治、科普等为主题的公园,到2025年累计达到118个。
在红岩文化公园建设上,将依托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实施红岩革命纪念馆提档升级和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重庆谈判纪念馆、开放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建设红岩干部学院和红岩文化研究院,通过交通连接体系将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使其与山环水绕的自然风光、著名“打卡点”等文旅资源完美融合,成为红色精品旅游品牌。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上,围绕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以及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线路,重点实施基础支撑、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六大工程,着力提升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发展壮大以长征为主题的文博、文创、文旅产业,并建立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广泛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到2023年,以綦江、酉阳、城口为主体建设区,黔江、石柱、秀山、彭水为拓展区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基本建成。
此外,还要抓好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扩容升级项目。扩容升级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使其成为展陈体系更加完备、馆藏史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品牌价值更加凸显、社会影响更加有力的“重庆文化新地标”。
力争再创5个全国文明城市
“五大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品牌,“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如何进一步拓展深化?马岱良表示,重庆将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的要求,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坚持服务发展大局、突出为民惠民导向、强化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马岱良说,重庆将建立健全暗访随访、联席会议、问题通报等制度,加快建设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推动创建网络化、工作台账化、档案电子化、考核自动化、管理精细化,巩固创建成果,实现常态长效,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
8月初,重庆还将组织召开推进会,对已经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县城)的9个区县和16个提名城区(县城)进行检查督导。
根据“十四五”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预期指标,到2025年重庆的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力争从目前的9个增加到14个。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覆盖率将达到100%;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60%、75%,累计创建市级文明单位3700个,市级文明家庭达到300户,县级以上文明校园占比达到50%;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7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