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嘉陵江畔,高楼林立、夜色琉璃,“莺语随波转,花香逐浪奢”,汇集了“最重庆”的江景夜景精华。
7月26日晚,首届莺花消夏音乐节在鎏嘉码头盛大启幕,伴随《风里雨里 莺花渡等您》《爱恋莺花渡》等“莺花渡”原创歌曲作品次第上演,诗情画意地再现了“莺花三弄”的唯美画卷。
城市因历史而深沉、因文化而美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文内涵,让人听得见历史声音、记得住历史沧桑、摸得着岁月痕迹。作为“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重点项目——“莺花渡·莺花厢·莺花巷”的“莺花三弄”提升工程,随之跃然于世人面前。
春江明似练,春日渡莺花。
莺语随波转,花香逐浪奢。
诗敲山寺里,酒醉野人家。
薄暮归来晚,风吹一艇斜。
事实上,早在乾隆年间,钟情山水的巴县知县王尔鉴就用婉约诗语生动描绘了莺花渡的美景。
莺花渡是江北区鎏嘉码头的前生,曾是嘉陵江北岸闻名久远的古渡口,曾经舟船辐辏、商贾云集,盛极一时。
在古代,莺花渡是江北城附近著名的渡口。从清乾隆到同治年间,《巴县志》城图和县辖区图中,嘉陵江北岸都有一个叫“莺花渡”的地名。
据悉,莺花渡因莺花碛而得名。有前人记述说:阳春三月,碛上莺飞草长,繁花似锦,花丛里蜂来蝶去,草丛间鸟鸣雀跃,阳光暖花,香气四溢。如此时节,就连路过莺花碛上船过江的渡客身上也沾满了花香。游客纷至踏来,遍布碛上。他们或饮茶听风,或喝酒吟诗,至月上东山,有人甚至不想回家了。
入夏,上涨的江水淹没莺花碛,莺花渡变得非常宽阔,抵达临江人家的门前。古人诗云:“千家竹屋临河住,五里涛声入梦来。”
“曾经的莺花渡浪漫惬意,草长莺飞,风光一时无二。如今虽沉寂百年,但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中,我们要让其重焕光彩,点亮两江四岸,充分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北区的具体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建好一个莺花渡、恢复一个莺花厢、打造一个莺花巷。
莺花渡将充分发挥鎏嘉码头AAAA景区优势,用好滨江亲水和较旺的人气,在渡口建设亲水平台、增设阶梯等,用眼前奔腾不息的江水、堤岸上成片如雪的莺花,完美重现“春日流莺花”的美景。
莺花厢属清建制莺花厢所在地,现为莺花厢社区。据《江北厅志》记载,厅治江北城,设7厢8门22街,城内5厢为金沙厢等,城外2厢为莺花厢、上关厢等。到1933年,莺花厢更名为重庆市第二十坊。莺花厢社区辖区面积0.37平方公里,主要由珠江太阳城4个组团和鎏嘉码头组成,将致力于用活原有商业,转化文旅资源,打造江北区环境最优美、历史最厚重、产业最兴旺、党建引领最优、社会治理最好的“都市型示范社区”。
莺花巷由合作村、莺花诗集和九曲观澜三部分组成,全长1.2公里,将整合旧城改造、山城步道建设等,讲好“雨花怀乡、莺花诗集、九曲观澜、仪城石书、莺花幽径”故事,致力打造以山城步道为纽带,贯通建新东路到北滨路的半城山水,连接莺花古渡、金陵兵工厂等历史遗迹,保留老街旧巷的重庆味道,集文创、讲座、艺术培训、休闲体验、鉴赏收藏等为一体的文化休闲互动式街区,使之呈现鲜明的山城形态之美和浓郁的巴渝文化之韵,为市民游客创造舒心悦心的美好家园。
“‘莺花三弄’的升级打造,标志着江北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和谐共生进入了新阶段,标志着江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必将使江北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旅游特色更加鲜明、城市魅力更加彰显,更大力度地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助推江北加快建设全市‘两高’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江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江北区更将进一步立足山水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和保护历史文脉,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大九街”“中复北仓”“重庆院子”等特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优化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重庆金融博物馆布局,扎实推动保定门、测候亭、明玉珍睿陵等历史文脉“活化”,用心彰显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文旅产业、创新理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本底,擦亮山城“颜值”,培育江城“气质”,全力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