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乡村振兴激活自然禀赋 綦江“深闺”走出特色产业

2021-07-26 17:18:08  来源:人民微看点

“谈到狸狮坝,脑壳甩两下”,这是曾经大家谈及狸狮村的老话,狸狮村坐落于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的“深闺”中,由于位置偏远,成为了出了名的偏远村和贫困村。但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现在的狸狮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公路四通八达,产业逐渐兴旺,村居靓丽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幸福惬意。这场大蜕变,基于狸狮村优厚的自然禀赋,也得益于乡村振兴路上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

曾经綦江“深闺”无人识

而今沉睡的自然禀赋被唤醒

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狸狮村,地处云贵高原北沿线,与四川盆地盆周交汇,从綦江城区出发需翻过重重山岭方可抵达。极目远眺,被四面高山屏障精心呵护的中心盆地处,便是狸狮村村民聚居地,那里自然资源丰厚,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近千米的海拔让村民远离酷暑炙热,每逢农历八月,还有“千年桂花树”飘香整个村落。

狸狮村仿佛是陶渊明笔下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是自然的偏爱与馈赠,但也正是由于这过分的偏爱,重重叠嶂让狸狮村也成为了曾经綦江区闻名的偏远村、贫困村。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虽“天生丽质”却“养在深闺无人识”。

直至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公路延伸至狸狮村每家每户,产业逐渐被引进继而扩大,村里的自然资源培育出杨梅、玄参、楠竹笋干等特色产品走出“深闺”,狸狮村从偏远村蜕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变化的是村里的产业、村居的环境、村民的收入,不变的是那群山常青、气候宜人、桂香依旧。

将自然禀赋与特色产业相融合,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丁山镇狸狮村正以“一村一品”为目标,打造狸狮村独具特色的杨梅产业。

撂荒杨梅结硕果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

今年6月,第四届丁山镇杨梅采摘节如期举行,杨梅采摘、杨梅酒已然成为狸狮村的“镇村之宝”。据丁山镇副镇长邹显跃介绍,早在数十年前,狸狮村便随处可见野生杨梅,后来有投资者因看上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来到村里批量种植杨梅,但由于管理不善而中途搁置,狸狮村的杨梅便任其生长在各个山坡上,不但不怎么结果,树长得太高也摘不到。

2018年,时任狸狮村第一书记的邹显跃为这些杨梅深感可惜,既然有着这么好的先天自然优势,为什么就不能将其利用起来?杨梅产业就在这时萌芽发展。

一开始,村民们都不相信这荒了这么多年的杨梅能挣钱,狸狮村便成立合作社接管了曾经荒下来的杨梅产业,并与重庆市农科院合作,特邀杨梅种植专家前来指导,在专业技术的支撑下,狸狮村的杨梅不仅产量倍增,且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不断提升,其采摘时间比市场上杨梅晚一个月,更为狸狮村的杨梅增加了卖点。2018年狸狮村举办了第一届杨梅采摘节,收入2万元,这成为杨梅产业向全村扩散、种植规模扩大的开端。据邹显跃介绍,有不少村民已加入了杨梅种植,狸狮村的杨梅目前共种植350亩。

种植量扩大了,产量提升了,杨梅销售的难题如何解决呢?但据前来投资种植杨梅的谢老板介绍,“这里的杨梅是重庆海拔很高的杨梅基地,加上我们的技术和先天土壤条件,杨梅的果大、核小、汁多味甘,现场采摘统一售卖20块一斤,但基本供不应求”,谢老板说,他现在不愁狸狮村杨梅的销路,除了现场采摘之外,当天摘下的杨梅还可送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加工成杨梅酒,也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目前谢老板在狸狮村的杨梅种植上已投资100万,正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再发展150亩杨梅,用来加工做杨梅酒、杨梅汁。村民罗仁刚也对杨梅重燃了信心,“我那5亩地的杨梅种了10多年,终于开始卖钱了”,今年他卖出的新鲜杨梅收入8000元。

现在的狸狮村,有杨梅果园、杨梅乐园、杨梅广场,葱葱郁郁的杨梅树分布在各个大小不一的山坡上,一条条人行便道将山坡互相连接,可供采摘的游客休憩游玩,除此之外,狸狮村还配套有旅游公厕、简易接待中心、观景平台、木质长廊等设施,正向着可供游客采摘、休闲、游玩的综合体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狸狮村的产业发展不仅有杨梅,还有楠竹笋干、玄参、玄参蜂蜜,村内的扶贫车间一年四季也未曾停歇,4月加工楠竹笋干,7月加工杨梅酒,10月加工玄参蜂蜜,11月烘干玄参……这些都是自然馈赠给狸狮村的财富,而狸狮村也正努力守护这些自然禀赋,并让这些先天优势走出“深闺”,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致富产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