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赫章县双坪乡河泉社区党支部围绕打基础强根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建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落地生根。如今,一幅幅景美、村富、业兴、民乐的动人图景正在河泉社区徐徐展开。
“这个等级的香菇一定要处理好,把多余的部分剪了,这样才能保障我们加工出来的品质。”在食用菌粗加工车间,河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大辉正指导大家加工刚刚收获的香菇,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社区接手了外地公司发展起来的食用菌大棚基地,工作量因此大增,所以一有时间他都是待在基地上。
以前的河泉,贫困户曾达140户700余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泉人,发展好家乡一直以来都是孙大辉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在外打拼多年的他选择回乡创业,并于2016年当选为河泉社区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孙大辉带领社区“两委”成员,积极谋划产业,探索了“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人”等模式,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为了找准致富产业,社区党支部到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多方调研和讨论,认为河泉社区的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2017年,在河泉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河泉富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将广州番禺区援建的食用菌深加工厂、恒大援建的40个大棚和市民宗局帮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万元整合进来。同时,采取联系邻近村抱团发展、吸引村民入股参与的方式,筹集54.9万元资金。
除去河泉社区的122户外,周边23个村的424户贫困户均入股加入合作社,其中很多人还报名应聘成为合作社的工人。
新田村川洞组村民崔卫香就是当中一员。每天一大早她便来到基地上班,说起现在的工作,她非常满意,“现在家乡发展好了,大家都不愿意出去打工,来合作社干活不仅每天有收入,年底还有分红,还能照顾家庭,一家人都很高兴。”崔卫香说,去年她光在基地干活就赚了17000多元,算下来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多了。
合作社办起来了如何盈利?用孙大辉的话说,“让市场上2元一斤的次级香菇到我这能卖到5元一斤”,其实就是在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别看孙大辉说话硬气,之前他们可没少发愁。建设标准化车间,外出“学艺”,四处推广打开销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如今河泉社区的20名党员都加入河泉富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食用菌种植各环节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有了技术作支撑,合作社便建设了食用菌深加工车间,逐步延长香菇产业链,同时打造“泉边菇”品牌,原本4元一公斤的香菇,通过深加工,就变为了90元一公斤。而为了追求品质,他们坚持高标准,10斤香菇才能加工1斤香菇干,凭借优良的品质,合作社现在已经打通了销售渠道,产品供不应求。
2020年,河泉社区党支部领办的河泉富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546户,承包大棚40个,生产菌棒22万棒,上架出菇16万棒,生产“泉边菇”33.4吨,实现经营性收入32.4万元。同时,将冷库、装载机等设施设备对外出租,获取租金13.5万元,共创收45.9万元。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既有获利群众的笑脸,也有工作人员的汗水,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是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工作融入产业发展,这使得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同时吸引了大量的返乡务工人员、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参与其中。”孙大辉表示,河泉富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当地留下了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还留下了一只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