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1-07-01 15:18:42  来源:重庆日报

龙城天街 摄/唐彬

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 郭洪 摄/视觉重庆

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生态数字花园高新区

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

万达广场盛大开业 摄/张云惠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85万名龙乡儿女用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一笔一笔书写铜梁的发展成就。

近年来,在铜梁扎实推进的“四区战略”中,实业立区被排在首位;持续抓好的“三件大事”中,首要便是工业振兴;全面推动的“两个优化”中,优化营商环境更是与实业立区和工业振兴紧密相关。实业立区,正引领铜梁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工业引领,实业加速崛起

6月的铜梁,产业发展的气氛如同天气一样火热。在重庆精鸿益公司的装配车间,8条机械手臂组成的智能化装配生产线让安防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得益于对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企业生产的监控录像、电脑主机箱、笔记本电脑配件等产品更是因质量过硬,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大量订单。

精鸿益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只是铜梁全面实施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铜梁提出“实业立区”战略,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以生态、数字、花园高新区建设为引领,坚持“金篮子放金蛋子”,统筹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保持增速与提高质量,深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美妆等产业,促进企业成群、产业成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示范区。2020年高新区产值突破800亿元,相比2016年实现翻番,今年将建成千亿级高新区。

前不久,铜梁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联合打造广铜环保智能制造产业园。同时,加快布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引进西部美谷、金骏工谷·京东云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小米智能产业园、中建材“三新”产业园等项目落地生根。

不仅如此,铜梁除了培育引进智能制造企业外,还坚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为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铜梁着力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智能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建成投用重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1.5倍、4.3倍,分别达95家、690家;“双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29.3个百分点、达到45.3%,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42.9%,科技创新指数上升至63.7%。

同时,全区积极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加快融入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高标准建设高新区科创中心,并配套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引导企业更新数字设备,加快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向数字化自动化迈进,实现企业“上云上平台”,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培育,智能制造正成为铜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多管齐下,产业全面振兴

工业发展的背后,是铜梁实业立区,产业全面振兴的大背景。2020年,铜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增长4.4%,居全市第4位。其中,工业经济跃升倍增,特色高效农业产值达到91亿元,服务业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铜梁以实业立区,不断壮大产业。全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建成两千亿级产业集群。立足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做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着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高端康养、文体旅游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同时,铜梁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让卓越的营商环境成为发展的“金山银山”。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接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上,坚持以大通道引领大开放,构建“两高两普一城际两轨道”网络,打造“一环七射两联线”网络。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创建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动区域,打造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要承接地,提高协同开放水平。

一季度,铜梁GDP增长19.4%、居全市第5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高质量“快车道”。龙乡大地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日新月异的良好发展局面。

赵童 刘玉珮

图片除署名外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