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大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2021-06-21 11:48:02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蔡宏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作为油脂、蛋白质及保健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以及食品、饲料等多种加工工业的原料,发展潜力巨大,在南北地区有广泛的种植。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选种、选地、播种、水肥、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工作,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其生长, 从而造成减产。所以大豆的栽培种植必须要狠抓细节管理,确保每个环境都能够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为大豆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品种选择。一是选择蛋白质含量45%,或脂肪含量22%,或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63%,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标准品种,如晋豆19、晋豆20、中黄13、齐黄31等。二是选择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叶形中小,有利于通风透光,株高中等偏上(60~80厘米),分枝3~5个,单株荚数50~60个,生育期85~105天,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三是选择粒型中等、种皮黄色、光泽度好、百粒重20克左右、具有较好商品性的品种。四是选择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不炸荚,底荚高度适中(20厘米),适合机械化收割、规模化生产的品种。

2.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杂质的种子作良种。机械和人工粒选应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使种子质量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做好种子包衣,播种前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病虫害。推广微肥拌种,如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2~4克、硼砂1~3克拌1千克种子,溶解后进行拌种。

3.科学选地。大豆对茬口的要求十分严格,重茬会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化、病虫害加重而减产。大豆生产要想取得高产,轮作是前提。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应尽量避免重茬、迎茬,合理轮作倒茬。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无污染、中性或弱酸、弱碱性的地块种植。

4.精细整地施肥。深耕细耙,耕层20厘米左右,耙平耙透,达到上虚下实,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中耕前,施腐熟有机肥45~60吨/公顷,土壤瘠薄或前茬施肥少的地块应多施有机肥。化肥的施用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并且防止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将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会大大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加固氮量,并提高大豆产量。其中钾肥对大豆尤为重要,施钾肥能增强大豆抗旱性。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没条件的地方可将氮、磷、钾按2∶4∶1配比后施肥。

5.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若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则应适当散墒后播种。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厘米,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播种量为75~90千克/公顷。

6.合理密植。根据地力水平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创建合理群体。承德地区大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22.5万~27万株/公顷。在2片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前,按播种密度进行人工间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苗均匀,一次定苗。切记密度不要过大,否则通风透光不好,易引起植株倒伏,导致产量下降。

7.中耕除草。大豆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容易滋生,及时中耕,铲除杂草,结合培土,有利于松土透气,促进根系深扎,防风抗倒。中耕的时间,第一次中耕一般在第一复叶出现、子叶未落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左右、搭叶未封行的时候进行。要求头次浅,二次稍深,结合中耕追肥培土。

8.适时灌水。不同生育期需水不同,苗期需水较少,应不浇水或少浇水;开花、结荚、鼓粒期需水较多;分枝期遇旱浇水,有利于单株的分枝;花荚期遇旱浇水能充分满足大豆生长和开花对水分的需求;鼓粒期对水分的需求最为敏感,旱时必须及时浇水,以满足鼓粒的需要,提高百粒重。另外,鼓粒期温度高、湿度大、温差小,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大豆幼苗期的适宜含水量在20%左右,分枝期23%左右,开花结荚期30%左右,鼓粒期25%~3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时应及时浇水。

9.科学促控。分枝期及初花期视苗期长势,进行科学促控,为中期生长和后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苗弱时应及时追肥浇水,追施尿素75千克/公顷;苗期过旺应控制,可浅中耕3~5厘米,伤一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扎,控制上部徒长,或用缩节胺喷施茎叶控长,防止倒伏;后期缺肥时喷磷、钾、硼叶面肥,不仅可满足大豆各个时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大豆花期如生长过于繁茂,有倒伏倾向时,可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等矮化壮秆剂,促使大豆矮化、平衡生长。

10.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选用低毒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在7月上旬用阿维菌素防治豆秆黑潜蝇,以防止其倒伏;7月中下旬当植株有蚜株率达到50%时,蚜量达1500头/百株以上进行防治,每公顷用10%吡虫啉300克对水300~400千克喷雾,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在花荚期每公顷用氰戊菊酯乳油300毫升+敌杀死300毫升对水375千克喷雾2次,防治豆荚螟、食心虫等害虫,减少虫食率;在大豆花荚期有30%叶片出现病斑时,每公顷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千克,对水600千克喷雾,防治灰斑病。

11.适时收获。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割茬低不留荚,综合损失率不超过2%,清洁率大于95%。为减少损失,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收获,此时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泥花脸”率小于5%。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要积极推行品种单独收获、单储、单运,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