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被称为白附子、山喇叭花、黄乌拉花等,块根的形状为纺锤形、倒卵形,可作为药用,中药名为关白附。黄花乌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适生区域为海拔200~900米的山地草坡或疏林中,在山地上的暗棕壤、棕壤等土壤上长势较好,适合生长在有光照、温暖湿润的区域,耐寒、耐旱能力强,不耐涝。黄花乌头的块根有一定的毒性,经过炮制后内服可用于偏头痛、口眼歪斜等疾病的治疗,可外用于疥癣的治疗;块根水浸溶液可作为生物农药应用于小麦秆锈病的防治。由此可知黄花乌头的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由于市场上对黄花乌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开展黄花乌头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缓解市场上供需不平衡状态。近些年来,北方一些山区开始加大了黄花乌头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现结合实际,对黄花乌头农田和林间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野生黄花乌头田间繁育技术
1.地块的选择及整地。黄花乌头的人工繁育地块选择上要求地势平坦、有着良好的光照条件、土质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离山比较近、砂质土壤,前茬不能种植中草药。北方地区黄花乌头人工繁育地块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进行整地,要求在土壤上冻前完成整地工作,并对地块上的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进行彻底清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焚烧处理,以灭杀病虫源、降低人工繁育阶段病虫害的发生率。清理杂物后对土壤实施深翻处理,每公顷施入30吨左右的农家肥;与此同时,选择杀菌、杀虫剂等对准地面进行喷洒,还可放置一些防治鼠害的药剂。之后做高、宽分别为25~30厘米、130厘米的床,畦床之间预留的沟宽20厘米左右,长度结合地块情况确定,一般为了便于管理以30米左右为佳。将床面上的土壤耙细、耧平。
2.采集种根。黄花乌头人工繁育的种根必须选择野生资源的块状根作为种栽,要求没有病虫害发生、大小适合、色泽正常。种栽选择好后与沙混合均匀,储藏在冷库中备用。
3.栽植。北方地区黄花乌头秋季一般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进行栽植,抢在土壤上冻之前。提前备好的种栽要先置于50%多菌灵500倍溶液中,30分钟后即可捞出用于栽植。常用的栽植方法为沟栽,株行距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块根用量在1125千克/公顷,折合密度为19.5万株/公顷。栽植完成后在上方覆盖约5厘米厚度的土,并充分踏实;为了避免水分过快散失,可用镇压机械进行镇压。栽植时要保持块根中的水分,随取随栽,避免因块根较长之间裸露在空气中而导致水分蒸发加快、栽植成活率降低。
4.田间管理。育苗地上常发的草害要及时予以防除,之后对准黄花乌头植株茎基部培5厘米左右厚度的土,以免后期植株长势过快时发生倒伏等现象。为了满足黄花乌头繁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在育苗地上铺设滴灌设备,多次少量浇水,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可每周灌透水2次,每次灌透即可,不可灌水过多,以免育苗地上积水严重。黄花乌头生长速度加快之前进行搭架,北方地区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上旬进入快速生长期,通过搭架可以有效预防植株倒伏等问题,以免对种子采收产生影响。搭架时可就地取材,如尼龙绳、木杆等,先在育苗床四周搭建起4个与畦床相同大小的框,高度控制在80~100厘米,每隔30~50厘米横向搭1个木棍或者绳子。秋季土壤未上冻前在土壤上覆盖1层腐殖土,确保将地面盖住即可,厚度不可过厚,能起到防寒、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即可。进入春季后可在育苗地仔细观察,如果出现冻拔现象,需要再覆盖1次腐殖土。
5.病虫害防治。黄花乌头人工繁育阶段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做好预防,进行综合防治。地块的选择要求是不可连作,与禾本科作物等进行严格的轮作。提前15天对育苗地开展深翻施肥处理,肥料主要选择经过腐熟处理的农家肥,搭配适当的磷肥、钾肥等。种栽要求健壮、没有病虫害发生。育苗期间的管理要加强,育苗床上的杂草、病株、杂物等要及时清除干净,加强松土、培土管理,勤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早处理,以遏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
6.种子采收。黄花乌头种子的采收始于每年的9月下旬,结合种子成熟情况分批次采收,一般需要采收2~3次。采收的标准为:果实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表皮出现干枯症状,顶端有裂开趋势。采收后及时连带果实、枝条一起进行晾晒,将果实表皮等清除干净,然后将得到的纯净种子置于通风、低温、干燥的地方安全储存。
二、野生黄花乌头林间繁育技术
1.科学选地、整地清场。黄花乌头林下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地块的选择,直接与黄花乌头出苗率、保存率、品质、效益等关系密切。林下栽培黄花乌头林分的选择以天然阔叶林为最佳,要求郁闭度在0.6~0.8,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林地坡度为10°~25°,以半阳坡、阳坡为宜。播种前对林下地块进行清理,将杂草、灌木、石块、枝叶等全部清理干净,并对上层树木的枝条进行适当的修剪,将林间操作的工作行预留出来。林间杂物可每隔30厘米左右放一堆,一来有助于降低清场成本,还有利于预防林间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
2.播种。经过一个冬季的安全储藏,黄花乌头种子需要先打破休眠才能用于林下播种。北方地区林下播种黄花乌头的时间宜早,在土壤化冻后即可,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林下播种的方式多样,包括穴播、撒播、条播、点播等,其中点播、条播是林下常规播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播种量少,适合在北方地区黄花乌头林下种植中推行。
①点播。此种方法需要打深2~3厘米的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在10~15厘米,控制播种量在15~18千克/公顷。打孔时如果土壤中有石块,应错开石块继续打孔。每个孔播种2~3粒,播种后覆盖5毫米厚的土壤,之后踩实。点播方法可以节约劳动力、节约种子、降低播种成本,出苗率高且较为齐整,便于后期开展林间管理,是辽西地区林下种植黄花乌头选择最多的播种方法。
②条播。先在提前清场的林间挖2~3厘米深的沟,行之间的距离在15厘米左右,之后将种子播下,播种量控制在22.5千克/公顷,每10厘米左右播种2~3粒,之后覆盖5毫米厚的土,之后踏实,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
3.栽培管理。林下黄花乌头栽植时要专门安排人员负责管护,避免人、畜进入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可在周边搭建铁丝网,实施封闭式管理,人员在作业行进行日常操作管理。林下杂草过高时可砍去,以免遮住黄花乌头。种植过程中为了创造出野生的环境,不需要进行肥、药管理,以确保黄花乌头药材的品质。在林间上层林木过于郁闭的情况下,可在冬季实施适度修枝,将林间郁闭度保持在0.6~0.8。
4.病虫害防治。林下黄花乌头种植过程中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危害,大面积栽植的情况下少许病虫害易发,要及时加大巡查力度,尽早发现,及时人工防治,将病株清理出林间。
5.采收。采收种子的方法同人工圃地采收的方法。林下黄花乌头生长3年后即可进行块状根的采收,一般在每年的9—10月进行,在种子采收后即可采收块状根,具体采收时间应结合黄花乌头的生长情况确定。采挖时动作应尽量轻缓,以确保挖出的块根完整无损伤,以提高其商品性。具体采挖的深度应结合黄花乌头的生长大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