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4月22日讯(通讯员 倪鑫宏 龚向贵)沿着G353国道,盘山而上,来到海拔近900米的武隆区白云乡,一个属于云上的乡村。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是秀美乡村图景:家家住进“小洋楼”,门前有花园,屋后有菜地,四周还有通村入户的人行道……
近年来,为维护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白云乡扎实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花台花道,种植行道树,修建文化休闲场所,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多措并举,将白云乡打造成一个“有颜值”、“有朝气”,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云上乡村”。
▲ 满山遍野都是脆红李。龚向贵摄
花满庭院 闻者向往
选磨具、和砂浆、磨具定型、击打……4月13日上午,天空下着小雨,刘平和其父亲在院内用磨具制作花盆,院坝四周还摆放着已制好大小各异的花盆,分别种有兰花、茉莉花、绣花球。
刘平,白云乡莲池村团堡组水门坎村民,是村上出了名的养花能手。“房子敞亮了,马路宽阔了,就琢磨着怎么让这个院子更漂亮。”刘平曾在云南务工,“庭院看花”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正好自家有个小院,场地足够他“玩花样”。
这要放在3年前,“庭院看花”想都别想。那时候的院坝内:鸡飞鸭跑,粪污满地,无处放脚,远远就闻到臭味。
转变从2018年开始。为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白云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在各村开展庭院绿化试点,在农户门前栽种绣球花、杜鹃、紫荆花、桂花、白玉兰等各色花种,目前已有近200户作为示范点。
▲ 该乡主要负责人正在带头栽枇杷树。龚向贵摄
工作开展了,效果能否持久?需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要发挥‘牵头人’ 作用,通过走村入户,带头打扫卫生,同村民‘摆龙门阵’,帮助树立环保意识。”白云乡农服中心主任李琼说,村民自治是关键,让村民树立与村容村貌荣辱与共的心态,养成随时随地讲卫生、爱环境的习惯。
疫情防控期间,这种自治效果更为突出。红色村的李运权,喜欢养花,看见抖音上有制作花盆的视频,就收藏并在网上购买制作工具,同时在抖音上分享他家庭院种的花。
“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觉得我家院子非常美丽。”李运权说,他会告诉网友这样的“花园房”在白云有很多,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他有时还开抖音直播。
荒山增收 来者依恋
清晨,笼罩在白云周围的薄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逐渐散去。来到红星村界牌组村道路上,远远就能听见村民们的欢笑声。走近一看,发现他们在产业基地里种枇杷树。
“这里种树一天200元,离家近,还可以随时照顾父母和孩子。”红星村村民吴德伟一边培土一边笑着说,先是房子漆刷漂亮了,后有家家通了硬化路,现在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农村的居住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曾常年外出的他,做过服务员,干过泥水匠,当过建筑工,家中土地无人耕种而荒漠来,后因家中父母年迈多病无人照顾,选择回家。然而医药费、学费都是不小的开销。当入不敷出让他再次决定外出务工时,得知“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的好消息。
这样的好消息,村里的其他村民同样收到了。近年来,为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白云乡大力推广行道树种植,同时发展产业果林,既实现生态效益,又增加经济价值。
▲ 在公路沿线种植枇杷树美化环境又有经济收入。龚向贵摄
“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变荒林为采摘园,变荒地为养殖基地,变荒棚为经济作物大棚。”白云乡党支部书记黄元超介绍,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硬仗,要让群众能住下,更要住得久,这就必须实打实,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
如今的白云乡发展脆红李4600亩、核桃1050亩、车厘子450亩、柑橘400亩,共计6500余亩。带动5800余人就业,占全乡80%,每年培训林果技术500人次,人均年增收600余元。
昔日的贫困乡村,逐渐变得美丽而富足。红色村的脆红李、红星村的柑橘、莲池村的樱桃,每到开花挂果季,都会吸引游客前来。
近期,莲池的樱桃就格外“受宠”。来自武隆城区的陈晓荷利用周末,自驾游来到白云莲池采摘樱桃。“这里空气清新,很适合带着小孩来体验采摘乐趣。”当附近村民告诉她七月有脆红李采摘节时,陈晓荷表示还想来。
幸福怡然 居者自豪
四月的白云乡村,田野里既有绿油油的蔬菜,也有马鞭草、山茶花、映山红作点缀,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一栋栋“小洋楼”散落在村子四周,村民们尽情享受农家乐趣。
“以前村里杂物乱堆、环境脏乱、道路泥泞,现在道路通畅了,路灯亮了,绿化多了,生活环境更美了。”谈起红色村国家沟的变化,村民邬起梅格外自豪。
但最近有一件事,也让邬起梅忧心。她的儿女认为老家基础设施不完善,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想接她进城生活。而对于邬起梅来说,老家比哪都好。“出门不湿脚,看病有家庭医生,晚上还能到广场去跳跳舞,驻社干部时常来慰问,你说,好不好!”
▲ 志愿队员义务整治环境清扫队。龚向贵摄
为了提高乡村居住者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白云乡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公共环境。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以消除农村脏、乱、差为目的。同时,通过道路整修、路灯安装、环境绿化、休闲场所建设等,逐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让村民日常生活更加多元化、便利化。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变好,不仅村里的人愿意留,外出的人也愿意回。曹小红,80后,白云乡红星村村民,2018年回到家开始养蜂。“蜂蜜生长对生态要求非常高,白云自然环境好,春夏之际山上花树如云,适合养蜂。”眼下正是蜜蜂传花授粉的好时节,曹小红正和家人整理蜂巢。
为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白云乡给出扶持政策,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如今的曹小红已学会辨工蜂、育蜂王、护蜂群过冬,还扩大养殖数量,成为了当地致富带头人。
临近傍晚,鸟儿在山间啼叫,鸭子在田边排队回家,房檐上炊烟缭绕,整个乡村生机盎然。此时,红星村便民服务中心处,传来阵阵歌声,收工后的曹小红跟着唱:“家乡美,最美是那柔柔的家乡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