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在废弃矿山旁的既白民宿。(受访者供图)
2017年以前的采石场。(受访者供图)
3月22日,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青山环绕间,有一片光秃秃的悬崖,这是过去当地开山采石留下的“疤痕”。
然而,悬崖下的矿坑里,却种满了成片的李树。李花刚谢,李树叶片青翠,仍有蜜蜂飞舞其间,不时有游客在果园内“打卡”留影。悬崖旁的小山坡上,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民宿。蓝天白云下,白色的民宿、灰色的矿坑和绿色的果林,组合成别样的风景。
采矿将山坡变成矿坑的,是父亲;种树将矿坑变成风景的,是儿子。
开山采石 小山坡变成矿坑
沿着悬崖边的山路一路上行,大片的岩石裸露在土层外,石头缝间的土壤里,也种着李树。中华村土地瘠薄,但石灰石丰富。靠山吃山,2001年,周松的父亲在当地流转了几百亩土地后开山采石,采下的岩石用碎石机粉碎后,就成了建筑石料用灰岩,一度供不应求。
山石虽好,但山却禁不住长年开采。十多年过去了,小山坡被挖成了深数十米,面积近300亩的矿坑。受采石影响,矿坑周围的农房、山坡和庄稼,常年都蒙着一层灰,庄稼的长势也受影响。
2016年,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北碚区引导鼓励矿山关停。
“当时采矿证还没到期,石料供不应求,爸爸一开始舍不得关停。”周松说,但他从小在中华村长大,小时候的山坡绿油油的,现在变得光秃秃,这也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况且,周松常年在外创业,眼界开阔,知道靠破坏生态来挣钱不可持续。于是,在他的劝说下,2017年1月,父亲正式关停了采石场。
生态复绿 昔日矿坑大变样
关停采石场后,按规定在矿山植绿的业主,即可拿到之前缴纳的100万元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而常规的覆绿方式是栽植易生长、易成活的刺桐树等常绿树种,花费也不高。但周松看着光秃秃的矿山,陷入了沉思。
“过去向村民流转土地时,这里还是个山坡。如今要把土地还给村民,却不是当初的模样了。”周松想,自家开采石场时,周围不少村民在这里打工,流转土地又涉及到100多户村民,这样拍拍屁股就走,不行。他决定好好复绿,把这片光秃秃的矿山翻天覆地地变个模样。
周松注册成立了重庆金硒穗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数百万元在原先的矿山上种果树、建民宿,发展生态旅游。
但在矿山上种果树,谈何容易。他和工人们将过去开矿刨掉的土一一回填,又从周边建筑工地运来弃土,一点点将土层垫厚;有了土层,但土壤没有肥力,他又买来有机肥,填在每个果树穴坑的底部,所用的肥料比平常的土地多出一倍;开矿形成的梯级悬崖,早已寸草不生,他又用挖掘机将土壤一点点运上去,硬是在悬崖的梯道上种满了果树。
周松先后种下了凤凰李、水蜜桃等果树2万多株,又利用周边农房宅基地修起了民宿。
矿山民宿 成为网红打卡点
去年,周松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开始挂果,民宿也正式开业。
废弃矿山+特色民宿,这奇特的风景很快吸引了主城的游客,成了网红打卡地。
“周末节假日,9个房间都住得满满当当。”周松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开业至今,矿山果林和民宿已累计接待游客10多万人,仅民宿月收入都在20余万元左右。“明年,果园将进入盛产期。”周松说,到时满山的果树会吸引更多人来赏花和采摘。
如今的周松,已能熟练地为刚刚开完花的李树疏叶,还能向记者介绍异花授粉和同花传粉的区别。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周松也正在考虑如何丰富民宿业态,他打算在过去采石形成的悬崖上建悬崖栈道,因地制宜设攀岩等户外运动,打造户外露营场所,丰富旅游业态。
过去在矿山打工的村民,也跟着周松“转型”。53岁的村民喻云富就在这里工作了19年。同样是靠山吃山,但前些年,他当采石工人,每天戴着安全帽、推着小推车穿行在漫天的扬尘间;可现在,他拎着除草机、手持小剪刀,在青山绿水间修枝剪叶、管护果园。
据了解,这个矿山民宿吸纳了2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其中不少都是过去采石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