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乡融合是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一个传统农业大镇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在“融入”中借力发力,在“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合川区铜溪镇发挥紧邻合川区主城的区位优势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等优势,紧抓机遇,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做活做实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在“十四五”新征程上起好步、开好局,令人耳目一新!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川渝城市群迸发强大新活力,为处于经济圈支点位置的合川带来全新的机遇。
规划打造“两万三千”绿色主导产业;在金沙半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塑造“涪江江畔最美乡村”新形象,衔接融入安居古城、合川城、钓鱼城精品旅游线路……合川区铜溪镇发挥紧邻合川主城的区位优势,正蹄疾步稳下一盘大棋:打造合川“后花园”,将一个传统农业大镇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做好“融入”“融合”大文章
铜溪镇位于合川区西南部,山清水靓,特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涪江、小安溪、两岔河穿境而过,水资源得天独厚;龙游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6%;涪江冲积扇土壤肥沃,全镇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料等,蚕桑、粉葛生产发达,所产使君子、棕片、椿芽独具特色。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如何紧抓机遇,将一个传统农业大镇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城乡融合示范镇,成为摆在铜溪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
铜溪镇距离合川主城14公里,交通便利,生态优良,过境游客量巨大。铜溪镇党政班子立足铜溪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区位和全区“双百”区域中心城市中的定位,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达成了发展共识: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全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双向并进,融入主城、服务城区”的发展之路。发挥铜溪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打好融城、商贸、生态、康养、文旅“组合拳”,沿江生态共治,推动农文旅整合,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打造“千年古镇、最美乡村、城市后花园”的目标,铜溪镇掀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我们一手抓融入主城,一手抓乡村振兴,从生态康养业、特色效益农业、休闲观光业、特色商贸业等领域发力,做实城乡融合发展这篇文章。”铜溪镇党委书记苏兵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前,铜溪镇正围绕“融入”“融合”做文章构建发展新格局,抢抓发展新机遇,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地。
▲ 老街风采。
打造产业新优势 连通城乡融合“大动脉”
坚持绿色发展,牵住乡村产业振兴“牛鼻子”,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强优势补弱项,打通城乡融合“大动脉”,有效实现城乡供需对接,铜溪镇亮出了大手笔。
做准发展规划文章。铜溪镇因地制宜、科学制订全镇“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康养产业、食品加工和特色种养殖业作为未来的三大绿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在全镇产业规划中,构建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康养度假为核心,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为基础,融合合川数字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构建铜溪“1+3+N”现代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铜溪镇目前已完成弯桥村、袁桥村、板桥村、金沙村和锣山村等5个村村规划编制。
深度拓展乡村特色产业,解决全镇农业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特色农业多而不精的问题,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规划打造“两万三千”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万亩椿芽基地、万亩蜂糖李基地和千亩宽皮柑橘(桑树)基地、千亩蔬菜基地,做大生猪、白山羊、生态鱼等特色养殖业。打造品牌优势,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打造铜溪农业品牌,创建“铜溪椿芽”“铜溪白山羊”“铜溪中药材”等一批乡土品牌;延伸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火锅底料、木材加工以及乡村旅游产品产业链;建设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将项目区打造成为高产高质的“米袋子”“油罐子”;依托草莓、血橙、蜂糖李、蓝莓等特色经果的种植基础,打造绿色健康的合川“果篮子”。利用铜溪镇的白羊、香椿等特色农产品以及九岭场镇独具特色的美食资源,采用“前店后坊”的布局,打造一条集农产品加工与乡村美食体验的农特产品产销街,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展销”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快速补齐乡村旅游业“欠账”,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充分利用钓鱼城、安居古城、合川城区旅游区的带动作用,在打造“山水铜溪、栖居小镇”的基础上,挖掘利用涪江、古镇、古码头和古寺等资源优势,以涪江保护为发展红线,以特色农业为基底,生态化开发利用,瞄准自驾游、亲子及研学目标群体,提升游客体验性、区域引流能力和带动能力,规划落地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打造合川旅游新的增长极。依托金沙半岛毗邻龙游山的区位条件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具备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恢复疗养等功能的金沙康养度假区;利用岽山坪海拔较高、一年四季光照充足、环境优美的天然优势,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休闲度假山庄——山坪生态园;依托马朝香谷独特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独特生态环境、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马朝香谷度假村。
▲ 滨河广场。
聚力全面振兴 打造涪江江畔最美乡村
2020年,面对“8·13”“8·18”严峻抗洪形势,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组织动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应急民兵、企事业单位职工一万余人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镇群众赞誉;全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铜溪镇代表全区乡镇接受创文测评和检查并受到检查组的好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铜溪镇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完善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手段,用好问责利器,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区提升”部署要求,按照“全区示范”标准打造示范村、建设规范村,确保班子加强、阵地规范、工作出彩。对标对表上级工作要求,制定《铜溪镇农村和城镇基层党建“整村推进、整镇提升”示范创建行动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金沙村创建党建示范村,皂角、袁桥、圣灯、板桥创建党建规范村,严格督查机关干部守纪情况,鼓励机关干部多到一线工作,走进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打造铜溪镇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 合川区铜溪镇:金沙半岛一角。
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户铜溪镇弯桥村的重庆汤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元东感慨地说,铜溪山好水好,人杰地灵,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美,是宜居宜业的最佳选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超亿元,为当地提供了200个农民工就业岗位。
苏兵介绍,铜溪镇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打造“山顶绿、山中净、山下青、江水明”的生态环境基底,绘就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画卷。
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城乡融合。2020年,全镇修建农村院坝便民路32公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村通了小农客。以大抓交通推进区位改善、发展提质,加快外环线铜溪连接道、S541改造提升、铜涪大道、西环线协建等项目建设,打通铜溪与合川主城、铜梁等地出境交通大通道。扎实推进山、水、园、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退耕还林和“河长制”工作为契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铜溪。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力争国家卫生镇、市级生态文明镇创建成功。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常态化”要求,采用“引产入院”等创新思路,遵循“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农旅融合”的原则,将现有农房改造为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酒店、乡村餐厅、乡村茶室等经营性业态,为农户增加收入。纱帽村也因此荣获了“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称号。
深入推进“富民强镇”工程。在全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0余家的基础上,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由镇政府牵头,按照“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模式,盘活利用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以乡村文明引领新风尚。成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20年全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营造出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扎实推进“红细胞·微治理”工程,持续深化“和谐心桥·七事调解”人民调解品牌,乡村善治显示出强大力量。
在涪江江畔,在龙游山上,一个个现代农业基地呈现在眼前,一个个城乡融合项目洽谈即将落地。山水如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铜溪镇正朝着打造合川绿色生态的“后花园”和乡村旅游的“打卡地”的目标健步前行,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步入新的腾飞!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赖义羡 曹继选 图/铜溪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