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国新确定的21家5A级景区,黔江濯水景区作为重庆惟一一家新晋5A级景区上榜。
☝濯水古镇 图/万洪梅
濯水,作为目前黔江区景区知名度最高,人气最旺的景区,在创建5A景区的过程中,通过景区文旅资源的强大号召力,吸引着四方游客蜂拥而至。景区影响力增大的同时,当地政府更为高兴的是,文旅资源让当地百姓脱离了贫困,走上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景区蜕变 百姓增收
濯水堰塘村高山土豆、干豇豆、土鸡蛋、老磨子绿豆粉、荞麦面,如今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价廉物美的土特产品,在濯水景区地方特色产品店内都能买到。游客游兴之余,车的后背箱装满各种土特产品尽兴而归,当地百姓则通过生产销售这些土特产品有了稳定的增收途径。
重庆黔江濯水景区,以创建5A景区为契机,让景区蜕变,通过文旅扶贫,让百姓致富增收。与此同时,整个重庆黔江区,也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打造出了文旅扶贫的范本。
据黔江文旅委及黔江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濯水景区的文旅精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样本进行推广。据了解,濯水景区在5A创建过程中,黔江旅投共实施了10余个重点项目,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解决当地就业1130人,而这其中,黔江旅投将优先保障贫困户就业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3户,规划建设容纳50户居民的5A创建安置区。
世界第一风雨廊桥 图/万洪梅
从渝湘高速濯水景区下道口下道,一出收费站,千年古镇濯水和清幽的阿蓬江便映入眼帘,宛如一幅巨幅国画铺展在大地上。历史与上苍为濯水、为黔江留下的丰厚资源,随着濯水5A景区的创建,当地“文旅扶贫”政策,正真实地浸润着这里世代居住的百姓。
“景区没有建成开放前,我们一家收入不到5000元,现在,我们一年收入能达到3万余元。”说起景区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在濯水景区蒲花暗河农业体验园工作的徐桂兰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家是贫困户,随着景区的建设,自己家的土地以租赁的方式租给了景区,自己也在景区上班,土地租金收入与工资已经足够让自己在当地过上体面的生活。
像徐桂兰家这样的情况,只是黔江濯水景区文旅扶贫的一个缩影。据黔江文旅委及黔江旅投官方数据统计,景区升级扩容前,游客人气、知名度与影响力都远未达到惠及当地百姓的程度,当地有不少贫困群众全家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随着景区升级创建5A,通过土地租赁方式直接受惠的有315家农村贫困户,其中25家特困户直接进入景区农业体验园工作,这些受惠群人每年固定收入已超过3万元,这还不含他们依托景区售卖的各种土特产收入。据统计,黔江濯水景区通过文旅扶贫,让景区周边及阿蓬江“一江两岸”近3万人口直接受惠,成为重庆减贫示范景区。
文旅推广 人气聚集
作为渝东南的龙头与中心,黔江素有“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美誉。辖区内有濯水景区、小南海、城市大峡谷、十三寨、阿蓬江等等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
然而,因之前宣传推广力度不到位,这些绝美景致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呈现当地人抱着“金娃娃”却受穷的窘状。随着国内经济体量的增大,旅游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消费必须品,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开始对景区资源实施升级换代,并加大对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
☝漫步于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尽享两边山水风景
图/万洪梅
据黔江旅投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黔江文旅委及相关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推广模式,渐渐让黔江及黔江各大景区深入人心。尤其是濯水景区,古镇内的“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沧浪桥”已经成了网红桥,更成了全国各地俊男靓女旅游约会与打卡的圣地。
“我们每年都会与全国各地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并定期在上海、山东、陕西、四川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省市推广我们的旅游资源,同时邀请作家、诗人等文化名流来黔江采风,创作与黔江有关的文学作品,景区也会定期推出有着浓厚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文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立体化推广,让景区游客量与人气呈‘井喷式’大增,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60亿元。”黔江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蜂拥而至的外地游客是当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旅游资源再好,如果没有游客,一切都是空谈。”黔江旅投相关负责人称,该区在加强景区建设、宾馆扩容等旅游资源硬件建设的同时,也着力营造旅游文化服务的软环境,力争让每一个游客来黔江旅游都做到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游客满意,更能直接带给当地群众实惠,达到文旅扶贫的初心。
☝濯水景区下道口 图/万洪梅
据了解,目前以获批5A的濯水景区为代表的黔江旅游,拥有小南海、土家十三寨、城市大峡谷、神龟峡、水车坪、爱莉丝庄园等7家4A、1家5A景区,旅游景区资源总量居全市第二,渝东南第一,正全力构建2个5A+10个4A的旅游景区方阵。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正通过自身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旅游度假休闲,成为国内文旅扶贫的一面旗帜。(文/吴红金)